三峡游

2024年07月29日 汉风古韵 文章字数:1198 文章浏览数:

路汉旭


  很多年前我就想畅游三峡,一直未能成行,今年6月终了夙愿。
  夏日的一个清早,我们乘坐大巴历经10个多小时,顺利到达湖北宜昌市。“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的长江咽喉古城,天气炎热,湿度很大,让人极不舒适,但一想到将要一睹三峡壮美的风姿时,心情分外愉悦。
  翌日清晨,直奔三峡大坝,一路上我一边倾听导游讲述着三峡大坝建设的艰难历程和难忘的故事,一边观赏沿途绵延起伏的山岭和浓雾罩着的蜿蜒长江。
  约摸半个小时到达了三峡大坝游客服务中心。乘大巴、换电梯,很快就到了连体石山顶上的196罈子岭观景平台。在导游的指引下,我们俯视远眺云蒸雾蔚的三峡大坝,只见一个庞大的斜跨大坝似一把利剑斩断长江,形成了高低错落的两道“高峡出平湖”的壮美景观,一艘艘繁忙的货轮、游船在平静的湖面往返穿梭,伴随着轰鸣的马达和游客的欢声笑语,给原本寂静的三峡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顺着大坝石山电梯而下,接着乘坐环保电瓶车向185观景平台进发。这里是平视三峡大坝的绝好地方,我们有幸近距离目睹雄伟壮丽的大坝身姿。大坝上6个桔红色的设备昼夜观测着大坝的各种数据,悉心呵护着大坝的安全。大坝中部和一侧各有一个可通过货轮、游船的巨型船闸。导游风趣地说道,大坝中部的船闸可过万吨级以上的货轮,过此闸上下像乘电梯一样轻松自在,侧面的船闸只过几千吨级的货轮、游船,上下过船可领略水涨船高、水落船低像上下楼梯的浪漫感受,每过一次船闸需耗时半个小时左右。船闸进出口处围起了一道高出水面几米的堤坝,将平湖分为静水区和动水区,过船的水域叫动水区,动水区共有三排高大的水泥柱子屹立于此,有了它们货轮和游船就有了停歇依靠的系缆绳之处。
  告别大坝,乘车跨过长江西陵峡大桥,来到对面岸边的三峡截流纪念园,欣赏了在绿树掩映下安卧着的三峡截流时剩下的一块块五边形巨大岩石。出纪念园径直来到岸边,刻有“三峡大坝”四个红色大字的花岗岩石碑分外耀眼,顺着这个石碑仰望三峡大坝,尽管阴雨天气灰蒙蒙的,但其豪迈壮美的景象依然震憾人心,导游说要是再过几天遇到大坝排洪,几个洞口同时泄洪,那才叫飞流直下、一泻千里。
  “三看”三峡大坝后,我们登上长江一号游轮,从大坝下的西陵峡顺流而下奔向宜昌港方向。西陵峡是连接长江上游与中下游的节点。我不畏风吹雨淋,站在游轮甲板上好奇地东张西望,仔细回味当年李白诗中“千里江陵一日还”“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奔放喜悦之情。江两侧的山峰或壁立千仞如争高低,或如诗似画遍布茂林修竹,或如仙境般层峦叠嶂,或如梦幻世界云雾缭绕,真可谓舟在碧波行,人在画中游,心在江上飞。
  雨越下越大了,烟雨蒙蒙的三峡能见度却越来越低了。正当游客们大都靠在桌椅上昏昏欲睡时,不知谁猛喊了一声:“葛洲坝,葛洲坝,快看葛洲坝!”人们一下惊醒了,争相挤在前头踮脚向葛洲坝张望、拍照,还欣喜若狂地体验了水落船低过船闸的神圣时刻。葛洲坝是1971年我国自主设计、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历时17年建成。
  畅游三峡,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