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活”下来到火起来
——南郑区积极探索非遗传承活化利用新路径
2024年07月30日 综合·广告
文章字数:1975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记者 司霜
开栏的话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今起本报开设“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专栏,组织记者深入基层一线,深入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聚焦我市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和数字经济,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等重点工作任务,结合具体案例和一线场景,创作有生命、显个性、能共情的精品力作,通过小切口、小故事,宣传全会精神在我市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报道改革开放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展现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奋发有为、积极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的精神面貌。正值暑期,走进南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藤编、棕编、扇编、竹编、黄官黄酒、黄官豆腐干、黄官盐菜等非遗产品琳琅满目。“同学们,大家请看我旁边的这把椅子,有谁知道它是用什么做的吗?”“我知道,是用青藤做的!”展厅里,来自外地的学生们在这里开展“传承多彩非遗”研学活动,了解藤编悠久历史,动手学习藤编技艺。
“我们充分利用有限空间,通过文字、实物、影像、场景还原等形式将我区市级以上非遗项目进行记录、保护,这样能更好共享非遗保护成果,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南郑区文化馆馆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胡婧说。
南郑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汉中藤编、汉调桄桄、协税社火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近年来,该区紧紧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活化利用,探索“非遗+”模式,持续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截至目前,南郑区已建立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7项,传承人106名,建设及申报19个区级非遗传承基地。
让古老非遗文化薪火相传,核心是非遗传承人。历史悠久的汉调桄桄是南郑区最富影响力的地方戏剧,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与许多小剧种面临的情况类似,汉调桄桄也曾陷入观众减少、剧团解体、艺人流散、表演技艺濒临失传的困境。为了保护这项宝贵的非遗文化遗产,2013年,南郑区从小学毕业生中选拔了60名爱好艺术的学生,在区职教中心开设了汉调桄桄戏剧培训班,聘请专业老师,培育戏剧人才,为汉调桄桄培养新一代传承人。
除了汉调桄桄,南郑区其他非遗同样面临“守艺”难的问题。为此,该区设立非遗保护中心、打造非遗传承基地,开展非遗项目、传承人、传承基地、非遗工坊的普查、挖掘、申报、宣传、保护发展等工作,并定期举办各类非遗培训班,通过以师带徒培养非遗人才,让非遗保护传承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在这过程中,协税社火、汉中藤编、汉调桄桄被授予省级传承单位,陕西良顺匠心实业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示范性传承基地。
作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和陕西的“藤编之乡”,汉中藤编技艺在新时代得到活化利用,成为了乡亲们致富的“金钥匙”。最近几年,南郑区的藤编企业都格外忙碌,一批批的藤编制品从这里走向世界。
据了解,近年来,在政府支持下,南郑藤编企业在传承技艺的基础上,引进现代化制作工艺和新型原材料,强化技能培训、建产学研基地、打造知名品牌,发展出藤编、棕编、扇编、竹编、草编五大特色产业集群。该区的藤编年生产量达18万余件,年均销售额达5000余万元,带动农户就业致富。
“一把刀、一支笔、一根藤、一条致富路”,南郑藤编事业的发展正是南郑非遗“活化”的缩影。为了加强非遗生产性保护,南郑区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电商平台”的模式生产经营,探索“线上+线下”营销方式,不断拓销路、增产值;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开展进出口贸易,建立海外销售渠道;同时鼓励传承人开展家庭式生产,聚力抱团发展非遗传统手工艺产业……今日的南郑,正聚力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更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为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汉调桄桄的演员在直播间表演,让天南海北的网友看到这一小众剧种;从事藤编电商销售的工作人员在电商平台直播推荐藤编工艺品……这些身怀绝技的手艺人通过直播,吸引到成千上万的网友观看。除此以外,该区多次组织非遗项目产品参加展销和展演活动,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进课堂、进网红打卡点等系列活动。同时,依托央视《非遗里的中国》栏目和省市主流新闻媒体等平台,大力宣传南郑非遗发展现状及保护措施。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南郑非遗正不断融入当代、服务发展、造福百姓,绽放出璀璨光芒。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非遗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从‘活’下来到火起来,需要做到守正与创新。当前,正处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有信心在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加强非遗资源的挖掘、整理与研究、展示,促进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南郑新篇章中焕发非遗光彩。”胡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