蹚出产业新路径 书写发展大文章
——镇巴县赤南镇聚力培育特色优势农业
2024年08月07日 综合·广告
文章字数:1069
文章浏览数:

本报通讯员 谢登和 张鑫
今年以来,镇巴县赤南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抓手,围绕“五个农业”写好“产业兴旺”大文章,聚力培育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增强产业项目造血能力,致力发挥村集体经济产业先行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壮大经营主体,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为特色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发挥政策优势 走特色产业的路子
眼下正是西瓜成熟上市的时节,走进庙子坝村的西瓜大棚,一个个圆滚滚、绿油油的大西瓜分外惹人眼。“今年我们一共种了10余亩的西瓜,一共有13个棚子,预计能增加2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负责人说道。西瓜产业一直都是该村的特色产业,前几年仅有个别农户小规模种植,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知名度小,仅在本地销售。后来,在产业帮扶政策的支持下,该村的西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规模效益不断显现,西瓜不仅在品质上、知名度上大大提高,销售市场也随之打开,西瓜产业俨然成为该村的“头牌”产业。近年来,该镇搭乘政策的“东风”,围绕“一村一品”推进产业发展升级。截至目前,全镇7个村(社区)因地制宜发展了青脆李、茶叶、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形成了村村有特色产业的美丽乡村发展新局面。
立足项目建设 走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该镇在推进“五个农业”中,始终坚持以项目驱动发展,通过项目谋划、项目建设、品牌拉动、利益联结四项措施,不断优化和提升项目实施的成效,做到申报一批实施一批、孵化一批带动一片的效果。目前,已建成玉米大豆复合种植、道地中药材、稻鱼综合养殖、智慧草莓大棚标准化种植基地4个,高质量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见规模。
壮大集体经济 走示范引领的路子
面对产业发展小而散,示范引领作用不强的窘境,该镇牢牢抓住村集体经济这个“牛鼻子”,积极引进和发展新兴产业。先后成功引进羊肚菌、白茶等新业态产业,开辟产业先行试验田,不断提升村集体经济的引领作用。截至目前,新兴产业发展收入在村集体经济中占比一马当先,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和改善产业结构上立下汗马功劳,村集体经济的蝴蝶效应进一步凸显。
培育经营主体 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农业经营主体是驱动产业发展的发动机,该镇以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落实产业帮扶政策为抓手,不断挖掘和培育经营主体。目前,全镇有涉农经营主体4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3家,成功申报家庭农场9家。帮助全镇经营主体及个人贷款2000余万元用于产业发展,组织产业发展领头雁外出学习和培训17人次,各类技术培训500余人次,充分激发了经营主体的发展信心和群众的内生动力。全镇新增经营主体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数量实现了年年增长的目标,农业产业发展也逐步走上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