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赋能绘就乡村新图景
——略阳县倾力推进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纪事
2024年08月08日 要闻
文章字数:2357
文章浏览数:

本报通讯员 汤晓燕
7月11日,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入选名单公布。略阳县与江苏省海安市入选“机制共建型——东西部协作”方向试点。至此,略阳县成为全市唯一一个国家和省级数字乡村“双试点”地区。
“双试点”是“双考验”。肩负着为全国和全省数字乡村建设探路的使命,该县抢抓战略机遇,结合县域实际积极谋划承接中央改革部署落地的抓手载体,探索运用“三结合、三捆绑”工作模式,将信息技术与乡村发展有机结合,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便民服务、产业升级、社会治理等各个领域,为乡村振兴插上“智慧翅膀”。
“牵手”巩固衔接——
数字密码解锁乡村振兴新路径
2022年11月,略阳县被确定为第二批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县。
“作为一个刚刚摆脱贫困,仍处于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县级政策和财力供给有限。如何破解数字乡村建设中的政策、资金和人才难题,是我们绕不过去的坎。”回顾开始推进数字乡村试点建设遇到的困境,略阳县委网信办负责人说。
在试点过程中“试”,在实践摸索中“求”,该县立足县情实际,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发展路径,打通数字乡村发展的行业壁垒,创新性提出“三结合、三捆绑”工作模式,即结合全县巩固衔接工作,推进数字基础建设;结合产业转型升级,强化数字项目建设;结合乡村治理,整合数据网络建设;通过捆绑使用政策、资金和人才,有效破解工作推进、项目建设和技术支撑等难题。
略阳县委网信办负责人介绍,在实施推进过程中,该县将数字乡村建设纳入全县巩固衔接工作整体规划,确保两者在政策上相互衔接、相互促进;整合各级帮扶单位在巩固衔接中的项目、资金、技术资源,优先支持数字基础建设,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同时,通过培训、教育等方式,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和技能水平;通过优惠政策、项目扶持等方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乡村建设事业,“外引内联”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3年来,该县整合资金5674万元,成功实施43个数字乡村建设项目,全县数字基础建设得到进一步优化。目前,全县4G基站保有量827座,5G基站保有量234座,所有行政村均按照国家政策标准实现光纤网络通达和4G网络、宽带网络100%覆盖,电商服务、快递网点实现镇(街道)全覆盖,建制村快递服务覆盖率达100%。建成17个镇级电商服务站和77个村级电商服务示范点,构建县域“1小时经济圈”,畅通农产品和消费品双向流通渠道,为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和乡村振兴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让传统农产品插上“数字翅膀”飞出大山。
“联姻”产业升级——
数字赋能点燃传统农业新引擎
最近,陕西同辉农业发展公司销售经理左鹏抖音直播带货“火爆”。凭借真实的养殖场景和高性价比的产品,他在直播间积累了良好口碑,每场直播都能吸引1000余名观众,日销售额在高峰时达10万元至20万元。
“希望能加大短视频投入力度,扩大直播团队,擦亮略阳乌鸡的金字招牌,让企业做大做强。”对于未来,左鹏满怀信心。
今年以来,该县加速推广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传统农业产业中的应用,持续推动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升级与转型。先后完成18家乌鸡养殖场的基础数据收集和产地溯源工作,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大力推进绿色食药首位产业的智慧化发展,成功建成6.2万平方米智能天麻大棚,以及徐家坪镇周家坝村的智能蔬菜育苗大棚和8456平方米的果蔬采摘大棚。利用数字技术,完善“数字+病虫测报”基础设施,设立了4个病虫疫情田间监测点,追溯系统的用户已覆盖40余家经营主体。
截至目前,该县已成功打造5个数字乡村示范镇和12个数字乡村示范村,建成全省首个数字乡村体验互动馆,千山春智慧养鸡、天麻智能大棚育种、中药材辐照育种等农业数字化转型成功案例不断涌现,力促传统农业依靠数字赋能实现“产业出圈”到“数字破圈”新突破,为全县产业整合、农旅结合、三产融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拥抱”乡村治理——
数字技术激活基层服务新动能
在该县徐家坪镇党群服务中心,“乡村有数”智转数改融合示范平台成为了焦点。该平台以智慧农业、乡村治理、信息惠农三大应用服务为框架,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即可掌握全镇人口基础信息、村庄管理、智慧旅游等各类信息。平台与农户实现实时互动,农户通过手机APP即可上报农田病虫害等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平台迅速给出建议,有效缩短问题解决时间。
该镇宣传委员胡丹丹介绍,“乡村有数”平台还具备防溺水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功能,通过实时监控和喊话预警,能有效提升镇村应急响应速度。在今年7月的2次暴雨洪灾中,这个平台就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危险区域群众转移提供了及时有效的预警提醒,有效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结合乡村治理,该县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等数字技术,将数字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紧密结合,通过数据网络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形成乡村治理数据支撑体系,提高治理效能。融合教育、医疗、行政审批等多个智慧平台网络,逐步建起了乡村数字民生服务体系,不断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全县智慧校园建设全面覆盖,智慧医疗实现市对县远程医疗覆盖率100%,“略阳医保”微信小程序让医保服务触手可及。同时,“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成效显著,行政事务网上办理率、一网通办率均超96.5%,政府服务代办点实现全覆盖。
依托省级试点建设基础和探索经验,不久前,略阳县与江苏省海安市瞄准“机制共建型——东西部协作”方向携手入选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该县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深化管理制度改革为动力,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用心谋划试点工作,按照共建计划,到2026年底全县智能农业占规模农业的70%以上,农产品网上营销总额占农业总产值的25%以上;乡村管理服务全面数字化,民生保障、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领域的数字化服务将持续向乡村延伸,为东西部协作和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