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难买大家乐
——记水兽舞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罗德俊
2024年08月09日 汉风古韵
文章字数:1619
文章浏览数:

田彦新
逢年过节,城固县的老百姓总喜欢看一个节目:在喜庆的社火鼓乐中,一只独角老龙率领青、红、黄、绿四只小龙翩翩登场,表演龙喝水、龙搔痒、龙潜水、龙舔仔、龙缠柱、龙嬉戏等,这种传统舞蹈动作夸张而不失优美,精彩而不乏趣味,总能赢得小孩们的欢呼和乡亲们的喝彩。这就是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水兽舞。
水兽舞又称五条龙,是一种具有浓厚陕南特色的龙舞,最初流传于城固县湑水河流域,以原公镇郑家坡村的龙舞最为精彩。由于龙的造型独特,具有似龙、似兽的外形,当地人称其为水兽、独角兽或麒麟。水兽舞好看,传承者的故事也好看。现任水兽舞的传承人和组织者罗德俊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生于1954年,是城固县原公镇郑家坡村三组村民,自小在村里看老艺人走村串巷表演水兽舞,从而对此兴趣浓厚。由于聪明伶俐,头脑灵活,被水兽舞老艺人郑应轩、郝本明等相中。最初他演小龙龙尾,这个在观众眼里并不起眼的角色,演起来却很不容易,不仅要两手抓紧龙衣,眼睛紧盯演龙头的人,还要90度弯着腰,屁股撅着不停地左右摇摆。尽管做了充分的准备,但第一次演出时,他还是手忙脚乱,动作极不协调,不是忘了抖屁股,就是忘了左右腾挪,小龙尾巴演得僵硬呆板。幸好郑应轩、郝本明等师傅理解,耐心地辅导动作要领,示范动作难点,再加上他自己勤学苦练细琢磨,终于克服了初学期的困难,真正进入到角色里。
因为自身的谦虚好学、勤奋习练和多年来不间断地表演和研习,罗德俊由小龙尾开始,熟练掌握了小龙头、大龙尾、大龙头的整套舞蹈动作,表演技艺日趋成熟。不仅如此,他还学会了水兽舞必不可少的全套锣鼓家什的伴奏技艺。鼓是舞蹈的总指挥,鼓点最重要也最难学,罗德俊虚心请教大鼓师傅,演出之余挤时间练习。为了不影响别人,他晚上坐床上在被子上练,硬是将被子打出了两个窟窿。就这样,他很快成长为水兽舞表演的中坚力量和全能型人物。
随着时间的流逝,老一辈水兽舞师傅郑应轩、郝本明等相继逝世或离队,水兽舞舞蹈队的组织和传承重任就落到了罗德俊的肩上。接手之后,最突出的问题是没人手。演出时水兽队最少需要20个人,而且最好是身手敏捷年轻力壮的。于是他开始从高初中毕业回乡青年中物色人选。只一两年工夫,他发现了新问题,这些年轻人有热情学得快,可留不住。参军的、升学的、打工的,纷纷离去。水兽舞不能当成工作,不能带给青年人好前程。于是罗德俊打破传统观念,开始从村里中年妇女中物色人选。这些人要经管学生娃离不开家,学了水兽舞技艺可以长期参演,整个舞蹈队能保持稳定。就这样,罗德俊先后带出了13个徒弟,加上吴新田、郑明华、郑小华等徒弟带的徒弟,共有40多人,舞蹈队的人才接续难题解决了。
人的问题解决了,钱的问题又跟着来了。水兽舞五龙齐上,场面宏大,喜庆热闹,群众喜欢,但组织安排费事费神。尤其经费支出,总让人头疼。20多人的队伍,排练时场地道具茶水,演出时吃饭喝水交通生活补助,都需要经费。罗德俊把儿子孝敬他的茶叶、香烟、水果等,拿去与大家分享,每年还拿出一千到两千元贴补。有人笑他:不挣钱还倒贴。他总是一句话:有钱难买开心,有钱难买健康,有钱难买大家乐。
心怀热爱便会充满期待,便会珍惜和敬畏,便矢志不渝。传统的水兽舞有个规矩,每年正月初一请龙,初一至十五走村串乡进行表演,十五下午将道具收藏起来,称为“龙上架”。请龙、送龙都有既定的规矩仪式,罗德俊每年都要恭敬严谨地按古老的规矩做仪程,每一个细节都不马虎。他认为这里面有老祖宗的智慧、叮嘱和护佑。在保护道具上,他更是一丝不苟,擦拭灰尘,修补破损。如果道具坏了破了,不能用了,他立马重新订做,确保不时之需。
自从2019年水兽舞列入省级非遗名录,罗德俊更忙了,除了每年春节期间带领队伍参加镇上、县上文艺调演活动,为城固县的十余乡镇、百余行政村表演之外,还应邀去周边县区演出,也常常参加省市县的大型节会演出,并多次获奖项。
2019年,罗德俊成为水兽舞省级代表性传承人,5年来,他在非遗保护之路上一直大踏步前行,因为那是他四十多年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