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周永兰

2024年08月13日 副刊 文章字数:1186 文章浏览数:

  暑假离校前,我把办公室的几盆花搬去安保室,请保安大哥代为照料。
  安保室的几层置物架上,已经摆放了不少红红绿绿的盆,大多是学校开展活动发的奖品,不仅花盆一样,花的长势也相差不大。怎么区分呢?帮我搬花的同事提议:在花盆上贴个标签,写上名字,辨识度百分百。
  好办法!贴上标签以后,我那几盆花立即“脱颖而出”了。
  道别之时,问她假期有何打算,她笑道:做好一日三餐,全家开心干饭。我颇觉诧异:“都说你在家里是‘十指不沾阳春水’咋,你还做饭?”她大笑起来:“这个标签信息有误,不给力呀!周一到周五,家务我的确干得少,多亏我婆婆和我老公。可周末和假期我主动全包,采买做饭打扫卫生照顾孩子,让他们休息。”
  想到一年多来对她“养尊处优,不谙世事”的误解,我不觉心生感叹:两个标签,差别何其大啊!贴在花盆上,辨识方便,省时省心;贴在人身上,虽然无形,却存于人心,传于人口,如影随形,修正不易。标签给不给力,要看信息是否准确呀!
  有的标签很给力。
  家里厨房装调料的瓶瓶罐罐,多亏上面有“胡椒粉”“花椒粉”“老抽”“生抽”等等醒目的标签,让我在灶台前的操作快捷准确,有条不紊;四季的袜子,因为袋子上“夏季短丝”“夏季长丝”“春秋薄绒”等清晰的标签,取用之时十分方便;保健品瓶子上“一日一粒,饭后服用”的标签,免去了我眯着眼睛瞅着瓶体寻找服用说明的痛苦……
  有了标签,购物就更方便了。商家明码标价,顾客货比三家,不仅比货,也比价位。
  然而此类标签毕竟有形,实相可见,有迹可查,信息出错,也利于发现纠正。相比之下,无形的标签就错综复杂了许多。它们带着贴标人的主观色彩,因而大多倾向两端:或褒,或贬;不偏不倚客观公正的不多。
  这类标签有的无关痛痒,比如“才女”“暖男”“吃货”之类,比如“卷王”“女汉子”“淡定哥”之类,对被贴者不会带来什么伤害。但有的就可能害人不浅甚至误人终身了。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也习惯给孩子“贴标签”。乐乐,性格内向,习惯不好,上课常走神,作业常出错;彤彤,好学上进,尊敬师长,热爱班级;睿睿,热爱劳动,聪明机灵,学习不够踏实……
  当老师用这些“标签”去评价孩子并且让孩子知晓老师的评价后,大多数孩子的表现会和老师的评价高度吻合。被定义为“性格内向”的乐乐,越来越不喜欢跟人交往;“尊敬师长”的彤彤越发有礼貌;睿睿每天抢着擦黑板、打扫教室……
  老师要慎用“标签”,善用“标签”。希望孩子达到什么目标,先把那个目标“贴”在他身上:“你刚才专心听讲的模样真好看”“你有写作天赋呀”“我发现你最近的作业出错少了”……像这样,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以美好的愿望激励孩子,以“好标签”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小标签,大作用。贴标签,须慎重准确;看标签,要客观全面。不随意给人贴标签是知人,不受限他人所贴标签是自知。人生漫漫,不经意回眸之间,如果看见了自己身上的标签,最好微微一笑,道声“你好”,然后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