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县漆树坝镇:党建引领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4年08月15日 党建·理论
文章字数:941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讯(通讯员 朱叶 陈琛 张敏)近年来,勉县漆树坝镇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从打基础、蓄后劲、抓特色入手,在写好“山水文章”、做优“生态文章”上持续发力,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兴村,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成果转化为建设美丽家园的生动实践。
强基固本,增强核心内驱力。该镇坚持高站位看齐、高起点推动、高标准落实,提升基层治理内驱力。全面落实“导师帮带制”,选拔帮带导师30人,从“四类人员”中培养优选村级后备力量15人,引导其在一线亮身份、作表率、敢担当,推动形成“头雁高飞、群雁齐飞”的生动局面。扎实开展“五星创建、双强争优”和“三年行动”融合创建工作,因地制宜“一村一策”,通过亮晒展示、擂台评议、示范观摩等方式,确保“村村有目标、个个争进位”。优化融合功能布局,将党员活动、便民服务、文明实践、幸福院和农家书屋等功能融入党群服务阵地,从而发挥人才队伍和阵地资源融合效用最大化,打造村级“15分钟便民服务圈”,以服务实效构建起党群之间的“连心桥”。
创新载体,展现乡村新活力。常态化开展“红色光影周周放”“我们的村BA”“茶乡夜校”乡村特色文化志愿活动,在活动中彰显文明实践新活力,丰富山区群众文化供给。探索创新开展“民情茶座”文明实践活动,以“微宣讲+唠家常”的形式,调解纠纷12起,收集群众建议21条,助推实施落地民生项目5件。高标准建设农村文化书屋,配备党的建设、民事法律和农业技能型图书等各类图书13000余册,为村民提供了“学习充电站”。组织开展“好媳妇”“好婆婆”等先进表彰活动,累计评选各类优秀典型15人,不断提升乡村“颜值”擦亮乡村“底色”,展现文明乡村新活力。
整合资源,提升发展硬实力。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探索“以销促产、茶旅融合、深度体验”的发展模式,集聚各领域优秀人才,把“党建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通过“课堂+现场”“研讨+实践”等教学形式,培养“田秀才”“土专家”20名。采取精准招商、叩门招商等方式,成功招引外地企业1个、到位资金150万元,组织建设茶文化主题民宿、太空舱、茶餐厅、观光平台、云顶茶室、接待中心等功能设施。积极构建茶叶“生产+加工+研发+营销”为一体的产业链体系,新建茶叶展销中心2个,投资50万元新建智慧茶园示范基地1个,茶叶年产销量600吨,让群众在“小叶子”中增收致富。
强基固本,增强核心内驱力。该镇坚持高站位看齐、高起点推动、高标准落实,提升基层治理内驱力。全面落实“导师帮带制”,选拔帮带导师30人,从“四类人员”中培养优选村级后备力量15人,引导其在一线亮身份、作表率、敢担当,推动形成“头雁高飞、群雁齐飞”的生动局面。扎实开展“五星创建、双强争优”和“三年行动”融合创建工作,因地制宜“一村一策”,通过亮晒展示、擂台评议、示范观摩等方式,确保“村村有目标、个个争进位”。优化融合功能布局,将党员活动、便民服务、文明实践、幸福院和农家书屋等功能融入党群服务阵地,从而发挥人才队伍和阵地资源融合效用最大化,打造村级“15分钟便民服务圈”,以服务实效构建起党群之间的“连心桥”。
创新载体,展现乡村新活力。常态化开展“红色光影周周放”“我们的村BA”“茶乡夜校”乡村特色文化志愿活动,在活动中彰显文明实践新活力,丰富山区群众文化供给。探索创新开展“民情茶座”文明实践活动,以“微宣讲+唠家常”的形式,调解纠纷12起,收集群众建议21条,助推实施落地民生项目5件。高标准建设农村文化书屋,配备党的建设、民事法律和农业技能型图书等各类图书13000余册,为村民提供了“学习充电站”。组织开展“好媳妇”“好婆婆”等先进表彰活动,累计评选各类优秀典型15人,不断提升乡村“颜值”擦亮乡村“底色”,展现文明乡村新活力。
整合资源,提升发展硬实力。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探索“以销促产、茶旅融合、深度体验”的发展模式,集聚各领域优秀人才,把“党建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通过“课堂+现场”“研讨+实践”等教学形式,培养“田秀才”“土专家”20名。采取精准招商、叩门招商等方式,成功招引外地企业1个、到位资金150万元,组织建设茶文化主题民宿、太空舱、茶餐厅、观光平台、云顶茶室、接待中心等功能设施。积极构建茶叶“生产+加工+研发+营销”为一体的产业链体系,新建茶叶展销中心2个,投资50万元新建智慧茶园示范基地1个,茶叶年产销量600吨,让群众在“小叶子”中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