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坝全力推动秦岭生态保护走深走实
2024年08月15日 专版
文章字数:1114
文章浏览数:
近年来,留坝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走好生态立县、药菌兴县、旅游强县的绿色高质量发展路径。
树牢生态优先理念。该县将秦岭生态保护等内容纳入全县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培训必修课程,实行科级领导干部任前生态环保考试制度,邀请专家学者来留调研授课,不断强化“特色在生态、出路在生态”全民思想共识。
厚植绿色发展本底。坚持把秦岭生态保护作为常抓不懈的政治任务,突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夯实“四长”制责任,落实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各类开发建设活动管控,扎实开展秦岭“五乱”问题排查整治。
强力推动问题整改。探索建立了《留坝县秦岭生态保护问题清单及闭环管理工作机制》通过清单管理、问题整改、跟踪问效、督导检查、情况反馈五个环节,切实解决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至问题整改彻底到位。确保反馈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严防整改工作弄虚作假、敷衍了事,扎实推进督查反馈问题如期整改到位,达到预期效果。
矿山生态修复成效显著。留坝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药菌兴县、旅游强县”发展战略和旅游“一业突破”发展道路,2017年以来,县政府先后依法关闭(公告废止)10家,现存2家矿山企业均已停产。同时,先后投入2300余万元开展蔡家坡矿山、杨寺岭矿山、楼房沟矿山等历史遗留矿山采取清理危岩、整平渣土、开挖水渠、挂网喷播、覆土绿化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在植被选择上,选择抗贫瘠能力强、适宜本土生长的树种、草种,如刺槐、马桑、爬山虎、狗牙根等,通过人工修复为辅、自然修复为主相结合的方式,我县矿山修复治理成效明显,极大地提升了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探索赋能转型路径。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推动建立“一集团两研究院四中心”生态资源价值转化通道,创新开展“购米(参)包地·唤醒沉睡土地”和“共享农场”活动,加速推进绿色食药、文化旅游转型升级,盘活闲置林(土)地近10万亩,改造特色经济林2.3万亩,实施国储林项目15万亩,新建300亩以上林下中药材示范基地14个,推出旅居游、研学游、康养游等“绿色+”系列文旅产品,去年农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6.2%,全县接待游客和综合收入同比增长12.33%和18.57%。
做实和美乡村建设。坚持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实施美丽县城、集镇、村庄、庭院“四美共建”,农村垃圾处理率100%、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9.6%、污水集中处理率96.84%,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1个,全国妇联“美丽庭院看乡村”活动在该县举办。该县也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省高质量发展生态强县等荣誉,入选第四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省级低碳近零碳试点县,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入选全国优秀案例,“两山两化”经验获省委主要领导肯定批示。
树牢生态优先理念。该县将秦岭生态保护等内容纳入全县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培训必修课程,实行科级领导干部任前生态环保考试制度,邀请专家学者来留调研授课,不断强化“特色在生态、出路在生态”全民思想共识。
厚植绿色发展本底。坚持把秦岭生态保护作为常抓不懈的政治任务,突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夯实“四长”制责任,落实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各类开发建设活动管控,扎实开展秦岭“五乱”问题排查整治。
强力推动问题整改。探索建立了《留坝县秦岭生态保护问题清单及闭环管理工作机制》通过清单管理、问题整改、跟踪问效、督导检查、情况反馈五个环节,切实解决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至问题整改彻底到位。确保反馈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严防整改工作弄虚作假、敷衍了事,扎实推进督查反馈问题如期整改到位,达到预期效果。
矿山生态修复成效显著。留坝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药菌兴县、旅游强县”发展战略和旅游“一业突破”发展道路,2017年以来,县政府先后依法关闭(公告废止)10家,现存2家矿山企业均已停产。同时,先后投入2300余万元开展蔡家坡矿山、杨寺岭矿山、楼房沟矿山等历史遗留矿山采取清理危岩、整平渣土、开挖水渠、挂网喷播、覆土绿化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在植被选择上,选择抗贫瘠能力强、适宜本土生长的树种、草种,如刺槐、马桑、爬山虎、狗牙根等,通过人工修复为辅、自然修复为主相结合的方式,我县矿山修复治理成效明显,极大地提升了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探索赋能转型路径。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推动建立“一集团两研究院四中心”生态资源价值转化通道,创新开展“购米(参)包地·唤醒沉睡土地”和“共享农场”活动,加速推进绿色食药、文化旅游转型升级,盘活闲置林(土)地近10万亩,改造特色经济林2.3万亩,实施国储林项目15万亩,新建300亩以上林下中药材示范基地14个,推出旅居游、研学游、康养游等“绿色+”系列文旅产品,去年农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6.2%,全县接待游客和综合收入同比增长12.33%和18.57%。
做实和美乡村建设。坚持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实施美丽县城、集镇、村庄、庭院“四美共建”,农村垃圾处理率100%、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9.6%、污水集中处理率96.84%,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1个,全国妇联“美丽庭院看乡村”活动在该县举办。该县也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省高质量发展生态强县等荣誉,入选第四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省级低碳近零碳试点县,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入选全国优秀案例,“两山两化”经验获省委主要领导肯定批示。
(文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