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子”李法
高晓亮
2024年08月16日 汉风古韵
文章字数:2022
文章浏览数:

李法性子直,说话从不拐弯儿。
据《后汉书》记载,李法字伯度,汉中南郑人,出生于家境殷实的小户人家。青年时期,李法勤学好读,博通群书,有思想、有见识,善于联系时事解释古书大义。做人行事刚直率性,与邻里交往、和朋友相处,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会用虽然、但是等语气词把语境表达得柔和婉转,不给对方留余地,也不给自己留余地,因此,乡民们叫他“李实诚”,清流名士、儒学大咖都喜欢和他交往。
一天,李法和几个朋友在镇子上最豪华的酒楼聚餐,酒至半酣,当地富豪牛崇天从里间出来径直走到他的跟前,掏出一把碎银子拍在桌上,趾高气扬地说:“李伯度,你很有学问,现在只要当众美言我几句,这些银子就是你们的酒钱。”李法早就看不惯这个暴发户嘴脸,于是,起身阴着脸说:“你有钱无德,面红心黑,夸你会脏我的口。”说完,李法朝散落在桌上的银子啐了一口甩手而去。
公元97年,汉和帝(刘肇)颁布诏令,要求三公卿相、重臣要员、二千石官吏、州郡太守各举荐贤良方正、敢说实话真话的名儒大家一人,把幽居隐逸,有才华的能人请出来,送到公车门,亲自听取他们治国理政意见,择优录用。
李法做梦都没想到,他竟然和幸运之神撞了个满怀,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汉中郡守对李法的品行和学识早有耳闻,就把他举荐给朝廷。面对和帝的垂询,李法不亢不卑,实打实地阐述了对朝政时局的看法和治世教民的想法。李法思维缜密,条理清晰,表述有据,让和帝这个面试官眼前一亮,当即圈定录取,授予博士。后来,李法多次上疏,建议精简臃肿机构、削减部门公用经费、完善官吏考核制度被采纳,因工作尽职尽责,谏言有功,李法受到和帝重视,先提拔为侍中,后又升任光禄大夫,官秩二千石。
太监头头曹节派人给李法送来邀请函,请他加入“宦官俱乐部”,一同享富贵。李法没给送信太监好脸色,当场把书帛丢在地上踩了几脚。曹节热脸贴了冷屁股,气得浑身打摆子,大骂李法不识抬举。“外戚群”群主阴老大(和帝阴皇后的哥哥)带上重金厚礼亲自登门拜访李法,许诺说只要李法入圈进群与他站在一起,就永保李法官运亨通,子孙发达。李法没有回话,直接命家仆把礼金礼品抬出去扔在大门外。
李法不进阵营,不选边站队,自然成了朝中权贵们眼中的异类、排挤的对象,因此,他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掣肘,那样的羁绊。但这些并不是李法担忧的,他所担心的是:宦官团伙人多势众,整天干些索贿捞钱,造谣生事,诬陷忠良的事情。外戚集团把持要害部门,插手亭台楼阁修造,干预朝廷人事任免,暗箱操作官吏考核。再有,后宫女主骄横无礼,嫉贤妒能,与其他贵妃争风吃醋。这三股势力把明帝与章帝接力营造的清朗氛围搞得乌烟瘴气,长此以往,国运必然衰退,王朝必然崩析。为此,李法决定奏请和帝革弊鼎新,重塑朝纲。
公元98年,在一次朝会上,李法一如既往直言进谏:“陛下自铲除窦宪帮派以来,不继承先皇的经验做法,随意更改用人制度,重用宦官,任由他们肆意妄为,祸乱纲常。后宫管理松软,嫔妃明争暗斗相互较劲,秩序很是混乱。一些史官刻意逢迎,不尊重事实,报喜不报忧,对历史和后人不负责任。请陛下明察,该免的免、该罢的罢,正风肃纪,还朝野一片清明。”李法的话像似一只无形的手,把和帝扒得精光。好在和帝有些肚量,也晓得他公忠体国,这才没有当场发火,只给了李法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意思是让李法闭嘴给他留点面子。然而,李法倔劲上头,仍然絮叨不休,搞得和帝下不了台。李法动了王公显贵的奶酪,他们自然不乐意了,于是,他们抓住机会,齐刷刷跪地奏请和帝治李法非议朝政、藐视君王之罪。和帝便借坡下驴,大手一挥:准奏。就这样,李法被罢官免职,贬为普通老百姓,打发回原籍。
回到老家,李法足不出户,整天读书写字,或者练剑健身,偶尔也侍弄一下院子里的花花草草。当然,对于铁哥们的来访他是不能完全拒绝的。安慰劝说之余,老铁询问他被撸的原因,李法闭口不谈。老铁固执,一再追问,李法执拗不过,板着脸说:“正人君子岂能与那些没根的男人和投机钻营分子同处一堂,一起共事。我如果追名逐利,贪图富贵,就会和他们一样变成蝇营狗苟之徒。孟子说过‘仁者做事好比射箭,必须站直身子再放箭,射不中靶子是自己技艺不行,又何须埋怨别人。’我被赶出京城,不怪皇上薄情寡义,终究还是自己能力不够。”
公元106年,李法的人生路又拐了一个弯。和帝驾崩之后,年幼的刘隆(汉殇帝)继位,东汉朝政大权由和熹皇后邓绥掌控。邓绥有智慧、有魄力,她需要一批清正廉直、忠心耿耿的官员来辅助她理政。于是,邓绥下旨召李法入朝,委任谏议大夫。然而,李法本性难移,上书奏报、发表意见依旧不分时间、场合和对象,直来直去,不留情面,弄得邓绥尴尬了好几回。邓绥思量再三,最后决定改任李法做太守,让他去管理汝南(河南驻马店)。
李法做事公允公正,履职尽心尽力,在任期间,整饬官吏,纠察错案,鼓励农桑,打击匪霸,三年时间,把汝南治理的井然有序,世道安定,人心安宁,老百姓对他赞不绝口,十分拥戴。后来,李法年老体衰,荣归故里安享晚年,直到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