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加强生态保护 助力守护国宝朱鹮
2024年08月21日 要闻
文章字数:927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讯(通讯员 李刚)洋县以朱鹮保护为抓手,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围绕蓝天、碧水、净土3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强化自然生态保护,助力守护国宝朱鹮。目前,朱鹮种群数量由最初发现时的7只发展壮大到1万余只,分布面积从不足5平方公里扩大到1.6万平方公里,朱鹮濒危局面基本得到缓解,保护成果得到国际组织认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称赞“朱鹮保护是世界濒危物种成功保护典范”。
聚焦重点打好蓝天保卫战。统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聚焦清洁能源替代、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重点,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治理,持续提升环境空气质量。制定印发了《洋县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7年)》《洋县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指挥调度机制(试行)》等方案,扎实开展冬防期大气污染攻坚、重点区域涉气污染源排查整治、臭氧污染防治等专项行动,强力推进扬尘管控、散煤整治、机动车尾气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业炉窑整治等重点工作。
突出关键打好碧水保卫战。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认真落实《汉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严格入河排污口管理,常态化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全力保障“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制定了强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湿地资源保护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深化“5+1”治水建设幸福河湖三年行动,加强国省控断面水质监测站运行保障,全县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汉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
紧盯源头打好净土保卫战。以农用地、建设用地和行业企业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完成全县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和耕地环境详查,建立全口径涉重金属企业清单,强化土壤环境重点企业监管和法定义务落实。加强建设用地联动监管,严格落实“两公一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要求,督促完成年度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审任务,县域土壤环境保持总体清洁。
严守底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积极推进“三线一单”成果落地运用,严格落实排污许可管理。聚焦污染防治攻坚战、秦巴生态保护和中省生态环保督察整改等重点,严守环境安全底线,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和秦巴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等专项行动,常态化排查整治环境风险。
聚焦重点打好蓝天保卫战。统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聚焦清洁能源替代、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重点,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治理,持续提升环境空气质量。制定印发了《洋县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7年)》《洋县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指挥调度机制(试行)》等方案,扎实开展冬防期大气污染攻坚、重点区域涉气污染源排查整治、臭氧污染防治等专项行动,强力推进扬尘管控、散煤整治、机动车尾气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业炉窑整治等重点工作。
突出关键打好碧水保卫战。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认真落实《汉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严格入河排污口管理,常态化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全力保障“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制定了强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湿地资源保护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深化“5+1”治水建设幸福河湖三年行动,加强国省控断面水质监测站运行保障,全县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汉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
紧盯源头打好净土保卫战。以农用地、建设用地和行业企业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完成全县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和耕地环境详查,建立全口径涉重金属企业清单,强化土壤环境重点企业监管和法定义务落实。加强建设用地联动监管,严格落实“两公一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要求,督促完成年度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审任务,县域土壤环境保持总体清洁。
严守底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积极推进“三线一单”成果落地运用,严格落实排污许可管理。聚焦污染防治攻坚战、秦巴生态保护和中省生态环保督察整改等重点,严守环境安全底线,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和秦巴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等专项行动,常态化排查整治环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