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潜心说蔡侯
——记《龙亭蔡伦造纸传说故事》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段继刚
2024年08月24日 汉风古韵
文章字数:1348
文章浏览数:

余永福
段继刚是陕西洋县人,出生于1949年11月,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龙亭蔡伦造纸传说故事》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他先后在洋县中学、洋县文物博物馆、洋县文化馆工作。截至目前他主办、参与了65项非遗代表性项目的调查和申报,其中国家级5项:龙亭蔡伦造纸传说故事、汉调桄桄(东路)、洋县佛教音乐、洋县架花焰火技艺、智果悬台社火艺术;省级7项:洋县传统造纸技艺、谢村黄酒酿造技艺、洋县皮影、洋县杖头木偶、洋县黄家营土布纺织技艺、洋县蓑衣编织技艺、洋县黄安泥塑技艺、扫五穷;市级4项,县级50项。共计发表非遗论文40篇,多次接受央视及其他媒体的有关非遗的专访。
作为土生土长的洋县人,段继刚从小就聆听龙亭当地的人讲蔡伦造纸故事,耳濡心悟,对于蔡伦充满着神往和敬佩。1979年他着手研究蔡伦纸文化,并拜蔡伦第65代孙龙亭杜村蔡润为师学习蔡伦造纸传说口头文学,同时进行收集和整理。关于蔡伦的后代,史籍无载,后世学者经走访调查认为,蔡伦受封龙亭侯后,曾在龙亭县生活。期间,他将该县县令之子兴儿过继为养子,取名“蔡兴”。
2007年11月,他参与《龙亭蔡伦造纸传说故事》的挖掘、整理与申报,该项目顺利地通过了专家组的审议。2009年1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研究蔡伦的专著《龙亭蔡伦造纸传说》。经过他和该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市民协的不懈努力,《龙亭蔡伦造纸传说故事》在2011年5月23日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谈到对《龙亭蔡伦造纸传说故事》的痴迷,段继刚自豪地说,这不仅是对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的印证和维护,讲述蔡伦造纸的这些故事传说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鲜活实践,其历史意义、现实作用非同一般,这是洋县的骄傲。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算起来,段继刚从事民间文学《龙亭蔡伦造纸传说故事》的讲述已有40余年。他生动、完整、富有感染力的讲述,让听众百听不厌、百传不倦。近几年来,他每年在洋县实验学校、洋县龙亭中小、蔡伦墓祠旅游景点、洋县文化馆举办蔡伦造纸传说故事会,受众多达2万余人次。他走访老纸匠、社会贤达约280人,采集造纸传说32则,编著蔡伦造纸传说专著2本,撰写造纸传说论文5篇,收集相关物件6件,拍摄蔡伦及其造纸传说照片300幅,制作音像资料3部;倡导并参与创建该项目传习所4处、项目生态保护村1处。先后被授予“陕西省非遗工作先进工作者”“汉中市优秀民间文艺家”称号,被誉为“杰出的蔡伦造纸传说研究与传播者”;两次参加蔡伦及蔡伦造纸国际研讨会,两次参加全国蔡伦学术研讨会,4篇论文在国际造纸历史协会纸渊源研讨会上交流,3篇论文在首届中日韩国际造纸史研讨会上交流并刊登于浙江科技学院学报。专著《龙亭蔡伦造纸传说》在研讨会上受到国内专家和国际友人好评。
段继刚取得斐然成绩的同时不忘放眼未来,为《龙亭蔡伦造纸传说》悉心培养后继者,现已授徒16人。他将自己成长的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徒弟,定期集中讲授、演练、研讨,抓住每一次社会活动的机会进行实战提升,使他们成为《龙亭蔡伦造纸传说》强有力的后备军。
当采访结束,我们感谢他所做的奉献时,段继刚笑着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何况,纸圣蔡伦的封地、葬地及造纸术发明地都在我们这里。借用明代徐乾健咏《龙亭侯墓》中的一句诗,我尽力让蔡伦造纸传说‘青史香标世共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