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爱李子香
2024年08月27日 副刊
文章字数:1609
文章浏览数:

文祥斌
夏至刚过,听朋友说乡村的李子成熟了,我和妻子决定周末驱车去采摘。出勉县县城沿北环路一路向东,到官沟向北过阳安铁路涵洞后,但见眼前一面醒目的“李子采摘园”的标志牌,沿箭头指向驶上一段两边被玉米稻田夹裹狭窄的缓坡土路,眼前豁然开朗,装进视野的是一片偌大的李子园,目之所及,果树成林,一片青翠碧绿。
这是秦岭南坡余脉的丘岭地带,李子园依托圆丘地形而建。进入果园,圆丘形坡顶最高处修建有两间房舍,白墙灰瓦守护着丰收的果园,房前空地上搭建着简易凉棚,凉棚下随意摆放了两张圆桌、几摞塑料方凳。路边一簇簇格桑花开得正艳,红的粉的白的,格外耀眼,给翠绿的果园平添了艳丽的色彩。李子园没有专用停车场地,一条仅容一辆车通行的小路从房前延伸到林子深处。我们正为在哪儿停车而踌躇不定时,一位头戴草帽、年逾六旬、精神矍铄的老人急忙从凉棚下跑过来,打着笨拙的手势,热情地为我们引导停车,那一定是园子主人了。在他的指挥下,我们把车停在树间——这真是极好的停车位,车停在不高的李子树下,一下车就被那翠绿的枝叶、圆润硕大的李子包围。
徜徉林中,看那青翠碧绿的李子树,树冠低矮,虬枝苍劲,大多在低矮处分开枝丫,枝干努力向外横逸斜出。在林中穿行,定然要低头弯腰,才不会被那茂密横生的枝干挡住去路。那翠绿的叶子,仿佛已不再耀眼,将最显眼的枝头谦让出来,执意给果子们留出空间,将李子推向前台。看那李子,在枝头探出圆圆的脑袋,带着薄薄的淡淡的果霜,仿佛化着淡妆,紫莹莹、粉嘟嘟、圆嫩嫩,惹人喜爱。在林中,那李子树绝对满足你采摘的各种需要,不论你站立树下,或散坐草地,诱人的李子总在眼前,伸手可摘。
世间果蔬千万种,我却独爱李子香。小时候,家门前有一棵李子树,每到初夏时节,枝头便结出指头蛋大小的青青的果子。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能果腹的吃食很少,稀缺的水果更少,乡间的桃、杏、李便是那时人们常常食用的农家果子。可是等不到李子成熟,便被路人偷偷采摘。吃不到成熟的李子,当然心心念念。有稍大的玩伴偶尔从别人家摘来李子,藏在书包里悄悄送来几颗解解馋,那便是享受人间美味。后来我们搬到外公家居住,虽然没有李子树,但生活条件改善了好多,收获的粮食渐渐丰足,每到炎热夏季,我们在门前院坝里晾晒麦子,常常听见屋后公路上传来“换李子啰——换李子啰——”的叫卖声。其实不是卖,而是用麦子兑换,卖李子的小贩骑自行车驮着两个大竹筐,一个装李子一个装粮食。不用称,用碗量,一碗麦子可以换两碗李子。每每此时,我们不用央求家长,只要听到吆喝声便在麦子堆里搲两碗麦子,换来半筐李子。
去年仲夏,我随县作协到镇川采风,参观完桑叶基地返回经过一农家房舍,被一树李香诱惑着停下脚步,满树硕大圆润的李子将枝头压垂下来,让人垂涎欲滴。房门挂锁,显然主人不在家,不可擅自偷摘人家的果实,俗话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嘛。当我们犹豫时,主人扛着锄头回来了,见我们望着李子眼馋的表情,赶忙热情大方地招呼:随便摘,多摘些,现在碎娃们都不吃这些,懒得摘去卖,不够功夫钱。说着要从屋子里搬梯子帮我们采摘。我们婉言谢绝,只在低矮的枝头摘了几颗品尝。
从回忆中缓过神来,午间的烈日愈加炽热,那一颗颗李子在阳光下愈显硕大、光亮、诱人。在凉棚下,主人热情地为我们沏茶,和我们闲聊。园中的李子品种原来叫做蜜汁李,前几年从云南引回本地,经嫁接、培育,五年挂果,今年是挂果第二年。种植李子既是技术活,更是辛苦活,每年三次剪枝,五次施肥,一次疏果。剪枝需要专业技术,保证来年果树的挂果率。施肥要用农家肥,不用化肥和农药,保证果子的原汁原味。果子初结时,颗粒太繁太多,要疏果,摘掉三分之一的青果,留下的果子才能长得个大、饱满,品相好。主人说起李子管护如数家珍,言语间不忘邀请我明年三月来李子园观赏李子花海。
正聊着,孩子看到我们在微信群发的采摘李子照片,便打来视频电话,说李子很诱人,他们最爱吃啦!我转头笑着告诉主人,你的李子要翻越秦岭,走向长安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