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水不溺水 安全记心中

2024年08月29日 社会民生 文章字数:1071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记者 曹娜 实习生 尹画博


  水库拍照、下河捞鱼、溯溪亲水、河边露营…… 近日,气温持续攀升,在许多市民的微信朋友圈里时常可以看到野外亲水游的晒图。特别是一些社交平台的网红攻略,一些“小众宝藏野生玩水景点”受到不少人追捧。
  “山野玩水,伴随着风险和意外,特别是在一些未经开发的野生景点,其背后暗藏的安全风险不容忽视。”汉中市曙光救援队培训组组长苏伟介绍,野外溺水事故救援占水域救援比重最大。“水域救援中,我们救援的主要力量是在野外,比如汉江河沿江两岸、褒河水库、东干渠、旅游景点的水潭等,都是我们最近几年的主要救援地点。”
  苏伟告诉记者,一次水域救援事件中,一名男孩在奶奶和姑姑的带领下到河边玩耍。期间,奶奶和姑姑都以为对方在带孩子,因此未注意孩子的动向。结果孩子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自己到河边踩水玩不慎滑落河中,被冲到桥闸口水流处,随后被带入下游。发现孩子落水,河边市民立即采取救援措施,并通知曙光救援队。救援队迅速组织人员进行救援,但因河沟水流处比较狭窄、流速急、水下情况复杂,对救援造成极大不便。最后所有在场队员放弃船上打捞,进行水下摸排。很可惜找到孩子时,他的脚卡在河底一处大石头缝隙里,已经没有任何生命体征了。
  户外亲水游热度持续上升,尽管不少水域安装了风险提示牌等设施,但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苏伟提醒,选择到山野避暑,进行户外亲水运动时,一定要做足功课,多人结伴而行,备齐应急物品,不去未开放、禁止前往的区域,以防出现意外。
  水库是在山沟或河流的狭口处建造拦河坝形成的人工湖泊,水深、冷,人下水易抽筋。由于有拦河坝的阻挡,水流一般较缓,看似平静,但水底情况复杂,水温温差大,往往是人到了水里才发现危险。江河、湖泊等野外水域面积开阔、水流急、河床情况复杂,人一旦落水发生抽筋、呛水等意外情况,在恐惧中难有体力支撑自己游回岸边。而施救者需要有野外水域救援的经验、足够的体力,才能在短时间内到达溺水者身边,这给救援带来难度。山谷间一些自然形成的水潭,水底往往凹凸不平,可能有深坑、斜坡,造成人员踩空,发生溺水。所以家长一定要多叮嘱孩子,不要以为看上去水浅就可以下水去玩。
  苏伟表示,进行野外活动时,应密切关注当地水文及天气变化。参加野外涉水活动时,当发现水质突然变浑浊,可能意味着洪水将至,此时应立即停止活动,上岸往高处撤离;登山时若遇下雨,应尽快选择适当的地方避雨,或立即原路下撤。遇强对流天气要慎防雷击,首先,勿在雷雨中骑车,更不要放风筝;其次,尽量不要选择到孤立的房屋内避雨,成群的建筑物更安全;最后,如在游泳或游船时突降雷雨,应停止游玩立即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