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死神角逐 为生命守门

——记3201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马丽

2024年08月30日 家庭 文章字数:1908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记者 朱媛媛


  在马丽工作的3201医院,重症医学科(简称ICU)病房位于医院门诊楼的7层。这里汇集了全院病情最危重的患者,在15年的职业生涯中,马丽和她的同事们守护着生命最后一道防线,他们每天与死神争分夺秒,用专业的医学知识和从医经验为患者争取生的希望。
  

同死神战斗的“救命超人”


  门开了,门外的家属向里张望,隐约可以看见晃动的白色身影。这扇门常年紧闭,只有每天下午3点对外开放15分钟,家属方能进去看一眼让他们牵挂的至亲。
  躺在床上的人大多插着管子,有人清醒有人昏迷,他们把生命托付给这里的医生和正发出规律鸣叫的机器。

马丽(右一)和搭档为患者进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    受访者供图

  “躺在这里的病人,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活着。我们,就是用尽一切办法让他们活着的人。”40岁的马丽是3201医院ICU副主任医师、重症医学教研室主任,她几乎每天都在和死神打交道,从业15年,她从死神手中抢下的人不计其数。
  那是一个夏天,一个3岁多的小男孩趁奶奶在地里干农活,独自到池塘边玩耍,结果不小心跌落到池塘,当家人发现救出孩子时,小男孩已经呼吸微弱,被紧急送到医院并收入ICU进行抢救。
  “孩子送过来时心率缓慢,脉氧低,呈昏迷状态,我们立即给予心肺复苏及气管插管辅助通气,同时给予脑保护,维持内环境及器官功能治疗,经过几个小时的抢救,孩子的生命体征逐渐稳定,最终得以康复。”马丽说,孩子出院时,奶奶和父母激动地拉着他们,说了许多遍感谢的话。在ICU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每个病例背后都承载着一个甚至几个家庭的希望。
  每次看着病人康复,她都感到由衷的欣慰,对医生这个神圣职业的担当和责任油然而生。职业的成就感和肩负的压力是成正比的。ICU医生每天面对若干被重症折磨的痛苦面孔,见到的是家属焦虑的面容。尤其是许多危重症病人的救治,无论是对于病人、家属还是医务人员都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
  也正因为如此,马丽时刻提醒着自己,要始终心系病人安危,学会换位思考。她说:“作为患者而言往往是比较无助的,尤其是在不允许家属陪护的ICU,能够信任的就只剩下医护人员。医生的耐心对于患者的影响是很大的。”她真诚地对待每一位患者,以亲切的问候拉近与病人及家属的距离,以扎实的医学功底、良好的医学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将一个个危重病人转危为安,从而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在ICU每个灯火通明的日日夜夜里,医务人员彻夜无眠,奔赴在自己的“战场”,每次救治都像是打了一场甚至几场硬仗,不管结果如何,哪怕只有一丝希望,马丽和她的同事们都绝不会放弃。
  

雪域高原上的“白衣卓玛”


  2023年,带着责任与梦想,马丽主动参加了陕西省第九批援藏医疗队。当年8月,奔赴西藏阿里开始了一年的援藏工作。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的极致风光是许多人的向往:雪山壮美、湖泊静谧、阳光绚烂、天空高远……这些构成了一幅幅奇丽壮美的高原画卷。这份美丽安宁的背后,却是自然条件的艰苦和人们生活的艰辛。
  阿里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平均海拔约4125米。初到西藏,强烈的高原反应让马丽苦不堪言。然而事不等人。她很快就打起精神,鼓足勇气,全身心投入到ICU的工作中。
  工作的第一天,就迎来了一场惊险万分的特殊“考验”。那是一个患有急性心梗的危重症病人,心跳骤停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入ICU时已处于严重昏迷状态。初步了解病人情况后,马丽带领科室人员迅速制定措施,展开抢救工作。通过一夜的抢救,病人循环情况有所好转,但肺部情况在呼吸机的支持下仍未好转,又经过二十余天的治疗,患者病情才逐渐稳定,最终转出ICU。
  不管是第一个患者,还是后来的其他患者,只要是马丽接诊的,她一直都是亲力亲为,在病床旁坚守。“虽然在高原,常常会感到异常疲惫以及头痛、心慌等不适症状,但只要看到病人能够转危为安,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她在日记中写道。
  在阿里的300多个日夜里,马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带领科室人员收治各类急危重症病人,有严重多发伤、急性肾衰竭、脓毒症休克、脑卒中患者、危重症孕产妇等,医院救治病人的成功率及救治总人数均有所提高。
  阿里地区的许多藏族同胞不会汉语,但他们用最淳朴和最炽热的情感,表达对援藏医生的谢意。
  8月19日,中国医师节当天,她和30多个同伴们,不辱使命,圆满完成援藏任务,载誉而归。“踏上归途时,这一年来发生的点点滴滴都映入眼帘,有奋斗、坚持,有泪水、汗水,有真挚的友情和感谢,还有阿里最壮美、纯净的景色。这次援藏经历将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回忆。”马丽感慨地说道。

病人康复后家属为马丽(左三)团队送锦旗致谢。    受访者供图

  作为一名ICU医生,她经历过无数次看似难以完成的艰苦的工作,也见证了一次次生命的奇迹。面对未来,她坚定地说,将牢记医者初心,坚守工作岗位,为看到一朵朵生命之花再次绽放而奋斗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