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不妨试试“收心指南”
2024年08月30日 家庭
文章字数:1225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记者 李扬
暑假进入倒计时,可是不少孩子却“玩兴正浓”,这让不少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没有做好开学准备工作的同学,开学后可能出现上课思维紊乱、注意力分散、情绪烦躁等情况,影响身体健康及学习效果。
作为家长和老师,如何科学地做好孩子的收心工作?孩子又该怎样去调整自己的心态,主动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生活中呢?这里有一份“收心指南”,帮助你从“心”开始,实现“假期”与“返校”的无缝对接。
调整作息,收心备学
面对新学期的到来,良好的心态除了基于自我调整,也依赖于充足的开学前准备。
老师是主导学生收心的关键角色。暑假结束,不仅是学生,不少老师也觉得难以进入教学节奏。开学前,包括开学第一周调整好作息时间很关键。坚持早睡早起,把假期紊乱的生物钟调整过来,开学后才能较快地进入工作状态,愉快而顺利地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
整理假期作业是开学前准备的重要一环。我们要对暑假作业与任务进行查漏补缺,确保所有作业都完成并达到质量标准。除此之外,还应提前准备所需的学习用品,这不仅能让我们在开学时更加从容,还为自己新学期的学习生活增加仪式感与新鲜感。
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监护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开学在即,家长们要稳定孩子的身心状态,在暑期的最后阶段引导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做到起居有序,一日三餐按时吃,逐步向开学状态过渡。同时,在孩子面前,尽量少玩手机、少看电视,早睡早起,调节生物钟,适应开学后的“时差”变化,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心态积极,保持乐观
相对于规律、紧张的在校生活,假期生活更为慵懒舒适,所以当假期即将结束时,我们难免会觉得不适应,比如有些同学会不想去学校,会感觉到焦虑、紧张甚至失眠。同学们可以告诉自己,有这些情绪反应都是正常的,负面情绪也都是暂时的,经过调整是可以改变的。
当意识到孩子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乱发脾气等症状。这时,家长应该多陪陪孩子,与孩子心平气和地聊一聊新学期的新目标,一同进入学习状态,多鼓励多沟通,引导孩子更快适应学习生活。
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做收心的主动践行者,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自我管理,适应节奏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学第一堂课非常重要。可以和假期没见的学生们讲一讲新学期、新学年、新学段的特点,以便于学生尽快适应新生活。
学生要接受家长的意见,主动克制自己,减少与电子产品的接触,在不需要时放置在远离自己的地方,暂时关机或设置为勿扰模式,以减少不必要的诱惑和干扰。当想要使用电子产品玩游戏时,尝试用其他有益的活动来替代,如阅读纸质书籍、户外运动。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查一查哪些作业需要完善,哪些知识还要加强。
适度运动休闲,保持良好状态。开学前的一周时间内,可以按照体育课的运动频次进行适当的运动。研究表明,每天在公园待上20分钟就能够让人感到更加放松愉悦,这就是“公园20分钟效应”,这花不了你多少时间,但效果却很明显。或者你也可以运用适合你的方式放松身心、恢复精力,为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充足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