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庙坝
2024年08月30日 汉风古韵
文章字数:911
文章浏览数:

戴相华
正午的阳光炙烤着大地,我们一行人在当地一名向导的带领下,顺庙坝水磨河行至陈家湾时,便见一座突兀的山峦横亘在眼前,山上树木丰茂,满目苍翠。沿着陡峭崎岖的山道向上攀登,密实的荆棘挡在路中,须用力拨开才能勉强通行。大伙儿耗费一个小时左右终于登上山巅,来到了米仓道口的挡墙关隘前。向导告诉我们,此即陕西的西南关隘,竖立的界桩便是陕川两省的分水岭,过关前行约30公里,便是四川南江光雾山了。
米仓道是连接陕西与四川的古栈道,起于陕西汉中,穿越米仓山,因此得名。自古以来,陕川交通重要关隘有三处,庙坝的挡墙关便是其中之一。有史料记载,它始建于蜀汉延熙初年,大将军姜维为防御魏军入川偷袭蜀都成都,在此建了一道长90米、高6米的墙体,扼守米仓道咽喉,时人称为“挡墙”。时序更迭,步入元代,官府对墙体进行了修葺加固。《续修南郑县志》记载:“挡墙险踞崖侧,陡临深渊,出入上下,人难并行。”走近挡墙,见它终究未能挡住大自然风霜雨雪的侵蚀,已变得面目全非了,然而作为古代交通史上的遗产,这一遗址真实地反映了庙坝悠久的历史和显要的地位。据《圣武记》载,嘉庆元年,清廷派遣清军驻扎于此,打击陕川两地的白莲教徒。
庙坝景色俊逸,水草丰美,这个常住人口仅143户242人的村庄,仍然保持了陕南山区特有的农耕田园风貌:人们依山傍水而居,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我们来到水磨河畔,这是由多股溪流汇聚而成的一条河,河水清澈见底,成群结队的细鳞冷水鱼在水中自在地游弋。转眼,我发现了好几处泉眼,清莹的泉水从草丛里、石缝间喷珠吐玉般涌出。抬头,见离河不远处有一座山岳拔地而起,直插云霄,甚是险峻——一浣衣村姑告诉我,那是当地人景仰的太红山。
见到心心念念的挡墙关遗址,我好一阵欣喜。漫步山梁,见不远处,还有一扇年代不甚久远的墙体。据考证,这是上世纪30年代末修的挡墙:那时抗战进入异常艰难时期,但凡能上战场的部队都去了前线,以致此地匪盗猖獗,为防止陕川两地匪徒流窜勾结,人们在老挡墙旁用土石砖木垒砌起一面墙体,称之为新挡墙。
离开村庄时回眸,见青山、树木、房舍、炊烟、田园、河流,构成了一幅美图:古韵氤氲而又清新自然——期待下次相逢时它还能保持这份本真纯情,以慰藉我们生命之旅的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