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强古三泉县城遗址开启发掘

2024年09月03日 社会民生 文章字数:778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讯(通讯员 向吴)近日,宁强县古三泉县城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在阳平关镇启动。2023年,国家文物局批复《考古中国·蜀道工作计划》,该项目联合川、陕、甘、渝四省市多所考古学研究院所展开蜀道系统调查及考古发掘工作,研究蜀道的历史进程与保存现状,全面展示中国蜀道的独特地位,助力蜀道申报世界遗产。
  宁强县古三泉县城遗址作为蜀道工作计划的重要项目,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开展考古工作。8月28日,考古队进驻古三泉县城遗址,开始正式发掘工作。走进项目发掘现场,考古工作人员正在“探方”里进行发掘工作,用洋镐将泥土掘起,再用铁锹铲出,拿三角锄头修平土面,并对已挖掘的遗址样品做好清理收集工作,考古人员相互配合,工作有序推进。
  古三泉县城遗址位于宁强县阳平关镇擂鼓台村4组,此次发掘区域面积500平方米。城址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500米。这里曾出土过唐至宋代的黑、白、青花或豆绿釉瓷片及陶片、砖瓦等。1955年出土南宋庆元四年(1198)三泉县图碑,1979年发现南宋“仪制令”碑1通。所立标志碑记载三泉县初建于北魏,再建于唐,始治今四川省北部嘉陵江畔,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县治一百三十里,宋太祖赵匡胤遂于乾德三年(公元965年)诏令三泉县直属京师,开中国历史上直属县之始。
  考古队副队长李震介绍道:“我们目前对古三泉县城遗址采取试发掘工作,先发掘了一条2*10米的探沟,探沟内出土了一些砖瓦片、瓷片等,下一步的工作是等庄稼收割完之后采取大规模的勘探,根据这个勘探来了解地下文物分布状况,再进行有选择性地发掘,同时希望通过这次发掘工作来进一步研究古三泉县城的规模范围、形制结构、文化内涵等相关内容。”
  据了解,三泉县城遗址田野考古发掘工作预计历时数月,考古队将通过多学科科技手段的考古发掘,全面了解古三泉县城及其周边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研究宁强县域历史沿革有重要的价值,也对秦蜀古道研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