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户户有产业 一年四季有收成
黄安镇“菜篮子”“米袋子”鼓足群众“钱袋子”
2024年09月05日 要闻
文章字数:1080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讯(通讯员 张恤民 何龙)近日,走进洋县黄安镇何家村的设施农业基地,满眼绿意盎然,蔬菜长势喜人,菜农们正在打架拉蔓管理,一片忙碌景象。
“我们一共有30多个大棚,目前种植的有黄瓜、西红柿、辣椒,主要供应各大超市、学校。好处就是早上采摘,中午、下午老百姓就能吃到咱们的蔬菜,销路根本不用愁,有多少就能销多少。”洋县顺辉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贾跃亮说。
近年来,黄安镇立足地域优势,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科技支撑、示范带动”的理念,以“村合作社示范+能人大户引领+农户积极参与”的形式,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订单农业,不断壮大蔬菜、黑谷等特色产业规模,谱写了一曲“产业富民”交响曲。
据了解,该镇流转土地600余亩,先后招引7家企业,投资1000余万元,发展黄瓜、番茄、辣椒、茄子、油麦菜、生菜、黄心白菜等多种蔬菜,每年产值过千万元。各蔬菜产业基地年使用周边剩余劳动力7200余人次,常年务工人员每年有2万元左右的收入,有效解决周边群众就业问题。
当前正是水稻收割阶段,在该镇刘家坝村的有机稻田内,金灿灿的稻穗透着丰收与喜悦。近年来,该村采取“合作社+农户+企业”模式,与双亚粮油公司签订购销协议,发展有机黑谷、五彩米等优质稻米。村民柳志娥告诉笔者:“我今年种了5亩有机稻,双亚公司给我们提供种子,我们按要求来种植,公司和我们签订了订单,无论市场价格高低,公司按照合同价来回收,也给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该村通过合作社抱团销售,公司又以不低于市场价保底收购,产品从销路上得到有效保障,群众种植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大大提升。从2008年开始,刘家坝村采取“订单农业”种植有机稻谷,截至目前,全村已经有80余户村民参与种植,总面积400多亩,光种植有机稻这一项每年每亩收入至少增加2000元。
在该镇程家河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放眼望去绿油油的田块像一张张巨大的毛毯铺展在大地上,水稻和玉米随风起伏,生机盎然。但在一年前,这里还是七零八落的小碎田,田间道路狭窄难行,沟渠交错堵塞不通,好多田块杂草丛生,被迫撂荒。而后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把以前散荒的小田块连成了大片,路宽了渠也通了,机械也能用上了,不仅比以前多出了10亩耕地,预计亩产还能增加150公斤,让村民得到了实惠。
目前,该镇已建成黑谷种植基地、蔬菜种植产业园6个,现代化养殖产业2个。菌类、中药类、蔬菜、有机水稻、肉牛养殖等产业示范带优势凸显。去年农业总产值完成59675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6043元。
家家户户有产业,一年四季有收成。蔬菜种植、有机稻米、中药材种植、养猪、养牛……如今黄安镇产业发展的劲头越来越足,真正实现“支部有作为、集体有收益、农户得实惠”三方共赢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