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履职尽责推动政治监督走深走实

2024年09月05日 党建·理论 文章字数:1554 文章浏览数:

黄锐


  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强调,必须把“两个维护”作为政治监督根本任务,推动全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始终把“两个维护”体现在实际行动上。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必须牢牢把握政治监督首责,自觉担负起“两个维护”的特殊使命和重大责任,有力有效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
  突出“两个维护”,确保监督方向不偏。“两个维护”是党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把“两个维护”作为政治监督根本任务,聚焦政治忠诚、政治安全、政治责任、政治立场、党内政治生活等重点,及时发现、着力解决“七个有之”问题,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督促各级党组织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动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切实把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融入灵魂、见诸行动,确保贯彻执行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
  细化监督事项,以具体求深入。开展政治监督,关键是准确把握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精神实质,立足本地区实际、本部门职责定位,因时因势确定政治监督的重点和内容,找准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冲着具体的事去、盯着具体的任务抓、扭着具体问题改,将监督落到一件件具体的事上。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就是要聚焦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重大任务,围绕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等事项建好台账,“点面结合”对账监督,切实把政治标准和要求贯穿线索处置、案件查办、追责问责、通报曝光等工作全过程、各环节。既通过“面”上定期梳理、动态跟踪、督查问责、常态化“回头看”等方式,综合检视各单位部门落实机制运行情况和贯彻落实情况,又通过“点”上看态度、看措施、看落实、看效果,纠偏正向,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在本地区、本部门落到实处。
  突出监督重点,以精准求实效。开展政治监督重在精准,在监督的内容上必须盯住关键人、关键事。紧盯“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围绕捍卫制度、落实决策、履行责任、行使权力,加强对各级“一把手”带头做到“两个维护”、带头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等情况的监督,全面、及时、准确掌握“一把手”的思想、工作、作风、生活状况,对政绩观偏差、不作为、乱作为的坚决纠治,推动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聚焦汉江流域、秦巴生态保护,强化对整治秦巴“五乱”、河湖“四乱”问题开展跟进监督,拧紧南水北调“水源”安全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从群众最关心的“小事”入手,从社会最关切的问题抓起,聚焦乡村振兴、安全生产、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采取超常规措施,下大力气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健全监督机制,以常态求长效。政治监督是具体的、现实的,必须把政治监督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融入过程、融入日常、做在经常。一方面,要常态化开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回头看”,形成发现问题、纠正偏差、压实责任、推动整改的监督闭环,推动各项政策落实落地。另一方面,要将政治监督融入日常监督之中,贯通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深化纪检监察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同,统筹用好县镇村三级监督力量,发挥县区派驻机构集中办公优势,综合运用专项检查、调查研究、述责述廉、参加民主生活会、提出纪律检查(监察)建议、抓好巡视巡察整改等日常监督方式,常态化开展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注重从个案、类案入手,剖析产生问题的思想根源、制度因素和土壤环境,不断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