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的“时政”情结
2024年09月06日 家庭
文章字数:779
文章浏览数:

写下这个标题之前,老妈正给我讲述刚从报纸上看到的一则消息,还神秘兮兮地问我:“最早的‘中国’、最早的‘紫禁城’,知道在哪里吗?”
望着一头雾水的我,她慢条斯理地自问自答:“河南偃师二里头!”原来,这则消息是老妈从报纸上看到的。这时我正陪老妈吃午饭,老妈一面细细地吃着打卤面,一面喃喃地讲述着,一小碗面,竟吃了近半个钟头。
自打今年过了春节,老妈就按照乡里旧俗,称自己90岁了。
其实,老妈是农历十月的生日,满打满算也还不到89周岁。不管怎样说,老妈是位地地道道的老人了。可喜的是,除了耳朵有点儿背之外,老妈身体还不错,日常生活能自理,每天上午出门散散步,和一帮年龄相仿的老人在小区里的球场打打门球。最值得夸耀的是,老妈十几年如一日的“时政”情结,从未因为年龄的增长而稍有改变。
老妈作息很规律:一早起来先泡上一壶花茶,慢慢啜饮着,再打开电视机,收看央视综合频道的“东方时空”;吃罢早饭,接着收看中文国际频道的“海峡两岸”。许多时候,我们姐弟或孩子们还在捧着手机玩电游,在厨房忙饭菜,在牌桌上码“长城”,老妈也不计较有没有听众,只管坐在那里念念有词地抒发对于时政的见解和看法。
说来有趣,尽管老妈喜欢看电视,但从来不看那些花里胡哨、“娱乐至死”的节目。除了央视的时政节目,便是一天不落地收看从央视到省市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从北京城看到海南岛。抗战后期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妈,还酷爱抗战及其他国内战争题材的电视连续剧。
除了看电视,老妈订阅的报刊也是林林总总。每天午休后,便是老妈笃定的阅读时间。相比那些“标题党”式的网络消息,老妈借助传统媒体获知的信息更有深度,也有效锻炼了她的思维和辨识能力。
多年前就远离庖厨的老妈,关注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于闲适的晚年生活中找寻自己的乐趣,于琐碎的家庭事务中舒展自己的心境。也许,这便是老妈颐养天年的一个秘诀吧。
(据《新华每日电讯》侯严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