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中的汉中人

2024年09月06日 汉风古韵 文章字数:868 文章浏览数:

黄利民


  在浩如烟海的史书中,不乏汉中人被载入史册。最著名的当属《史记》和《汉书》中的张骞,《后汉书》中的李固。
  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三国时期汉中又是这些英雄们粉墨登场、斗智斗勇的重要舞台。记载三国历史的《三国志》,人物众多,立传的有350余人,被提及的有2000千多人,其中许多人物都与汉中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曹操、刘备、诸葛亮、司马懿、张飞、张郃、魏延、马超等上百人曾踏足汉中,在这里征战生活。
  但是翻遍《三国志》,在这几百上千位人物中,属汉中本土籍的只有一位——陈术。
  陈寿所著《三国志·卷四十二·蜀书十二·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在《李撰传》中记载:“时又有汉中陈术,字申伯,亦博学多闻,著《释问》七篇、《益部耆旧传》及《志》,位历三郡太守。”
  通过这则史料可以知道:陈术是汉中人,是一位有许多著作的大学者,是历三郡太守的官员。这则史料的出处《蜀书十二》,还介绍了杜琼、孟光、来敏、尹默、谯周、李撰等其他几位蜀汉时期的重要文臣,其中来敏、尹默作为诸葛亮的军祭酒曾驻汉中,谯周也多次到过汉中。
  对陈术的著作和任过哪三郡太守,陈寿在《三国志》中并未做过多的介绍。西晋常璩所著《华阳国志卷十(下)·先贤士女总赞(下)》中的《汉中士女》部分对此记载:“陈术,字申伯,作《(益部)耆旧传》者也。失其行事,历新城、魏兴、上庸三郡太守。”
  通过常璩的记载可以得知:陈术的著作大多已经遗失。陈术曾任新城、魏兴、上庸三郡太守。三国时期的新城郡、魏兴郡、上庸郡大体在今天湖北十堰和陕西安康一带。
  陈术所撰《益部耆旧传》是记载古益州(今西南地区)人物事迹的传记类史书,共十余卷。裴松之在为陈寿《三国志》作注时,多次引用。其中一则故事说:“松为人短小,放荡不治节操,然识达精果,有才干……(杨)修以公所撰兵书示松,松宴饮之间一看便暗诵。修以此益异之。”表现了张松的博闻强识。这则故事后来被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进行了精彩的演绎。
  陈术在《三国志》中的出现,填补了汉中籍人士在三国时期的空白。正因为有陈术这样一位著作等身的三郡太守,足见三国时期汉中具有较高的文化和教育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