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

2024年09月10日 副刊 文章字数:1458 文章浏览数:

冯双


  立秋一过,秋意便一日比一日浓。
  清晨起床,空气里已有了薄薄凉意。外出散步,眼帘中出现最多的色彩还是绿,或深或浅,同往日似乎并无多少不同。但,当你留意就会发现,许多叶的浓翠里已多出些许斑驳。细长的杨柳叶上染了轻轻的黄,银杏的扇形叶片中有了金色的光芒,浓密的梧桐叶梢镶了褐黄的边。马路边一排高大的杨树时不时会掉下几枚菱形叶片,硕大,明黄,这是秋送给行人的书签。
  一滴露,栖在狗尾巴草的叶尖,收入手心,有清凉沁开。让人奇怪的是,狗尾巴草怎么就知道秋来了呢?它毛茸茸的花穗上早早地泊上了一层淡褐色,在晨风中摇得略显苍凉。芦苇悄悄从茎叶中抽出穗来,白,且柔和,带着唯美与浪漫,叫人无端想起《诗经》中那个如蒹葭般美好的伊人。
  紫薇一改之前泼墨如水的豪放,吝啬地涂抹着它的好颜色,这里一抹深红,那里一抹淡紫,像极了巧妇过日子,丝毫不容挥霍。荷也仍旧在开,广阔的一片荷塘中只有几支荷花,一派绿肥红瘦的模样。木芙蓉在一大堆浓绿的叶片中绽出一朵朵柔嫩的粉红,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风采。栾树最奢侈了,它端出一树的明艳,任万千小铃铛似的黄花挤满枝枝桠桠。它边开边落,边落边开,直到挂满一树红灯笼似的果。桂花藏着无尽的香,只待凉风一吹,醇厚的芬芳便能熏醉一座城。
  花生饱满了。芝麻饱满了。黄豆顶着一枚枚鼓囊囊的荚,在清朗的阳光里等待着进一步成熟。稻谷从叶到穗全都镀上了金,沉甸甸地低垂着头,将一腔的深情全都诉说给大地。路边的乌桕树挂满一树圆溜溜的小绿果,青绿色的板栗刺球上泛出一层层褐色,柿子在青与黄之间渐变,银杏果敷了一身凝白的粉。还有南瓜、冬瓜、丝瓜、扁豆和红薯,它们一天一个样,努力地往好势头里长。
  河,开始清瘦起来,露出金色的河滩来。一汪清澈透明的水映着太阳的光辉蜿蜒而去,水中干净的沙、细碎的石,清晰可见。偶有小鱼,逆水而上,或顺水而下。它们调皮地抖动着白白的肚皮,水面上便立即折射出一丝银色的光。一只白鹭站在浅水中发呆,好久了,它一动不动,静默得如同雕像。可当你刚要挪开视线,它竟一下沿河起飞了,慢且低,似在临水自照。
  天空越来越深邃旷远,一望无际的蓝肆意铺开去,任大朵大朵的云在上面自在游弋。远山,在天空的映衬下显得俊逸清朗,山上的树与石肃静而悠远。一朵硕大的云慢悠悠飘过山峰的背面,在山顶处露出柔软的一团白,触手可及似的,让人想起南北朝陶弘景的那句诗:“山中何所有,岭上白云多。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起风了。秋天的风是富有魔力的。它路过山岚,树木染上了五彩斑斓的色彩。它路过乡村,田野有了油画的绚烂。城市里,人家水泥墙上的一株藤蔓悄悄红了叶。梧桐落叶了。枫树落叶了。银杏落叶了。还有泡桐,还有白杨,还有栾树,它们都开始落叶了。有晚归的路人,就着昏黄的路灯回家,踩在地上的落叶上,会发出“咯咯”的响。
  不再听得见蝉声的鼓噪,就连夜晚的虫鸣也要少许多。偶尔,半夜醒来,听见一两只虫子在黑暗里“喁喁”,叫人觉出夜的清冷。田野里的草日复一日地衰老下去,直至变为金黄。一头老黄牛守在收割后的稻田里尽情啃食着稻茬里冒出的新叶,陶醉而忘我。它一定知道,再过些日子,就只能吃干草了,因此要珍惜这最后的一口清甜。
  白昼不再长得漫无尽头,早晚的风已经有几分凉意了。也就在某天夜里,淅淅沥沥的雨不期而至,它裹挟着风,将大地冲洗得清明而澄澈。叶子又落下一层,草又老去一截。几只麻雀在即将掉光树叶的栾树上私语,它们是在商议着准备做新窝吧?因为接下来,将一天比一天冷。
  时令已走过白露。这时的风一吹,已有了薄薄的凉意。往后,秋将走向深深处,秋意也将浓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