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光光

2024年09月10日 副刊 文章字数:1203 文章浏览数:

王印明


  故乡的中秋节就像一幅画卷,挂在遥远的夜空上,举头望月,一片温柔的月光洒进了心里,照亮了我尘封已久的心房。
  小时候,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可是父母把每一个节日看得很神圣。中秋节快到了,母亲会提前磨好面粉,再把芝麻、花生、大枣、板栗、核桃仁砸碎,制作成小巧玲珑、油润甜香的五仁月饼。它们看上去圆圆的,就像天上的月亮白白胖胖,咬一口清香无比。现在商场里包装精美的各式月饼,吃着如同嚼蜡。
  旧时老家有个习惯,月饼做好后,要先敬月亮。母亲忙前忙后,我们却只盯着月饼,盼着早点解解馋。敬完月亮,母亲总会满足我们每一个人的愿望。一人一个,大家围坐在一起吃月饼,月亮把大地照耀得一片光明,咬一口月饼,月光淌进心里,那才叫幸福甜蜜。
  那时候,不懂事。我招呼母亲吃月饼,但她推辞牙齿不好,不喜欢吃。可是我却发现,她看着我们吃月饼的幸福样子,满意地笑着,像月光一样温柔。长大后才知道,母亲不是不喜欢吃月饼,而是想把好吃的留给我们,自己根本舍不得吃。
  父亲有点文化,趁我们吃月饼,会讲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我们知晓了中秋节的来历与典故,还了解到中秋节的许多趣事。尽管我们似懂非懂,但也能明白其中一些道理。
  有一年中秋,月亮像银盘一样高高挂在天上,把大地照得一片银白,把人的心也照得透亮。吃过晚饭,母亲在院坝里摆上桌子,插上香蜡,摆上纸裱,用自制的月饼献月亮。我看着就想吃,但最终还是忍住了,便和小伙伴满村子疯玩。
  皓月当空,月光如昼。忽然,村子里弥漫起一阵月饼的清香。于是,我借故喝水,独自回家去。家门敞开着,我发现院坝中间的桌子上,摆放着敬月亮的月饼,口水止不住地往下咽。于是,偷偷拿了两块,悄悄躲在大树后面吃了。然后,装着没事一样,继续去和小伙伴们玩。
  过了一会儿,母亲喊我回去,大家坐在院坝里,一边品尝着月饼,一边观赏着月亮。其间,母亲还神秘兮兮地说:今晚真是太神奇了,月亮把两块月饼吃了。说着说着,不由地笑了。俗话说:做贼心虚。我心里忐忑不安,生怕被揭穿。然而,这件事过去多年,却像没有发生一样。是母亲有意撒谎?还是有意护短?我知道母亲的心里是透明的,她像月光一样融化了我们身上的瑕疵,我们的人生才会像八月十五的月亮一样圆满无缺。
  上世纪七十年代,市场可以买到月饼了,但母亲仍喜欢给我们做月饼。每年中秋节,一家人坐在院坝里,吃着月饼,谝着闲传。我们小孩子,一边做着游戏,一边唱着儿歌:月亮光光,装满筐筐,抬进屋去,全都漏光……不知不觉,月亮爬过树梢,我们也进入了梦乡。
  现在,走进超市,各种月饼琳琅满目,有本地产的,有广式的、苏式的;有单个独立包装的,有袋装的,有盒装的;价格有几块钱一包的,也有几十几百元一盒的。看着这些月饼,我特别思念亲人。父母不在了,总感觉缺少了点什么。原来,吃月饼、赏月亮,就是一种心境,一种享受。难怪诗人说:月是故乡明。一个人走得再远,头顶总有一轮明月。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那才叫真正的幸福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