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县:远程教育增活力 乡村振兴添动力

2024年09月11日 要闻 文章字数:1035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讯(通讯员 史超 张宇飞)近年来,勉县立足党员群众实际需求,通过“党支部+远教+示范”的站点运行管理模式,邀请种植养殖大户、党员致富能手等“土专家”“田秀才”组建服务团队,通过“集中授课+示范操作+现场观摩”的模式,不定期到各远教站点和学用基地开展技术辅导、观摩交流,让广大党员群众拓视野、长见识、增本领,有效发挥“传帮带”联农带农富农作用。
  “以前我们都在外地打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顾,每年只有过年的时候回来,跟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感觉很亏欠孩子。”元墩镇唐湾村村民曹满明转而说道。“现在好了,我们通过村上远程教育站点学习香菇种植技术,自己建了三亩香菇大棚,可以在家门口挣钱,不比在外打工挣得少,而且老人和孩子都可以照顾上了,真的是两全其美。”
  一个站点打开了群众在家门口致富增收的“金钥匙”。勉县充分运用党员远程教育直播频道的新媒体矩阵优势,紧紧瞄准农村党员实际,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党员群众学用需求,“量身定制”学习内容,结合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集中学习,为党员群众宣传党的好政策、传播先进生产技术,在远程教育宣传引领下,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已成为一种趋势。
  “今年李子品质依旧给力,不怕没销路,就怕不够卖。”近日,看着新铺镇余家沟村满山遍野长势喜人的“金宝李”,新铺镇余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刘安勤笑着说道。
  “以前,我们村很荒凉,生产生活条件很差,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村里只剩一些老人、儿童住着,是名副其实的空心村”。提起以前的余家沟村,支部书记刘安勤唏嘘不已。
  新铺镇余家沟村属山地丘陵村,平均海拔800米。农户一直都有种植果木的传统,但都是在自家门前栽种几棵,门类繁杂形成不了规模,再加上受交通、运输的影响,产出的果实基本都是农户自己食用,没有产生经济效益。
  一次偶然的机会,村党支部在组织开展远教“固定学习日”活动时,看到其他地方的村在发展金宝李产业,而且效益还不错。“我们村跟他们的地理条件差不多,而且还有种植果树的基础,种植金宝李我觉得我们可以试一下。”刘安勤随即在党员大会上说道,党员通过观看电教片后了解该村的发展历程后也满怀信心地赞同。
  定了就干,余家沟村党支部牵头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全面推行村民土地入股,发展种植金宝李产业300余亩,通过邀请农技专家科学指导、精密策划、精心包装,着力打造优质金宝李10万斤,采取合作社统一经营销售的模式,年产值近100万元,同时吸纳当地劳动力近百人进园务工,年人均增收3000余元,走出了一条村集体经济增收、老百姓家门口有收入的“双增收”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