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德才双优 争做新时代的“大先生”
2024年09月11日 教育
文章字数:976
文章浏览数:

本报评论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离不开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支撑和托举。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深刻指出教育家精神的内涵是:“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在隆重庆祝第四十个教师节之际,我们要继续弘扬教育家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培养更多坚定立德树人理想信念、树立躬耕教坛宏伟志向、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的新时代“大先生”,高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高水平建设教育强市。
要以坚定信仰引领人。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争做新时代的“大先生”,就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始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扛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责任,坚定“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以渊博知识教育人。扎实学识是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更是成为好教师的最大底气。争做新时代的“大先生”,就要把教书育人作为毕生所追求的事业,刻苦钻研、丰富学识,创新教学方式,做到因材施教,争取把学生喜闻乐见的案例引进课堂,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用实际行动担起时代使命,将学习的收获感悟转化为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强大动力。
要以高尚品德感染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一面镜子。争做新时代的“大先生”,就要始终坚持师德为上,以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带头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在言传身教中用自己的道德情操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要以仁爱之心呵护人。教育是塑造人心灵和灵魂的伟大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师厚重的职业底色。争做新时代的“大先生”,就要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真诚地尊重学生、充分地理解学生、宽容地关怀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以仁爱之心,传递仁爱教育,赓续仁爱传统,培养更多具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新时代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