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源头治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我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达99%

2024年09月13日 要闻 文章字数:1353 文章浏览数:

本报通讯员 张敏 董慧


  今年以来,市人社部门以“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为抓手,结合“人社工作进园区”,强化劳动关系源头治理,提升矛盾纠纷调处质效,广泛开展劳动保障政策宣传,完善体制机制、加强队伍建设、优化服务水平,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及平安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提供“点单”式服务 政策精准直达


  如何依法签订、解除劳动合同?如何规范制定规章制度?近日,市人社局工作人员来到中航西飞汉中航空零组件制造有限公司,开展劳动用工专题辅导暨高温天气劳动者权益保障法律政策宣讲会。工作人员围绕岗位调整、病假期管理、员工不能胜任岗位等方面内容以及企业在用工管理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和法律风险点,结合典型案例,详细讲解相关法律知识。
  “以案释法”进企业,是我市人社部门开展“人社工作进园区”活动、做好服务企业工作的一个缩影。
  开展“人社工作进园区”活动以来,市、县人社部门同频共振,靠前、主动、高效为园区企业提供服务,全面推进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才人事、劳动关系等人社领域重点工作走进园区,让政策直达一线,服务更加具体。截至目前,575名人社干部包联751户重点企业,帮助招工引才6600余人,切实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
  

强化源头治理 矛盾基层化解


  市人社部门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不断强化劳动关系源头治理,将争议纠纷及时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加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是我市强化劳动关系源头治理的重要抓手。我市实施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行动,将此项工作纳入平安建设考核内容,夯实县(区)、镇(街道)主体责任。目前,全市建立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147个,配备调解员236名,实现县(区)、镇(街道)全覆盖,指导大中型企业设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10个。同时,我市积极开展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培育活动,青岛啤酒汉中有限责任公司、城固县沙河营镇2个调解组织和1名调解员分别被评为省级金牌调解组织、省级金牌调解员。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关乎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我市全力推动在建项目“八项制度”全覆盖,建立根治欠薪长效机制。“安薪在汉”欠薪投诉举报线索时效内办结率保持100%,“全国治欠平台”反馈线索阶段性办结率达98.65%。

提升仲裁质效 维权高效便捷


  前不久,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快速处理了一起工伤待遇劳动争议案件。申请人因工伤待遇申请仲裁,考虑到双方当事人均在外地,为了避免来回奔波,立案后,仲裁员通过电话多次与双方当事人沟通,耐心调解,最终达成和解。整个案件处理仅用了一周时间。
  近年来,我市开通农民工工资争议“绿色通道”,建立“快立、快审、快结”机制,切实提高办案质效。同时,在经开区设立了首家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
  为加快信息化步伐,我市在汉中政务服务网和人社一体化受理平台开通劳动争议仲裁“网上立案通道”,积极推进“云上仲裁”,推动实现“开庭足不出户、维权指尖轻触”。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通过“互联网+调解”平台处理劳动纠纷168件。
  人社系统与人民法院完成“总对总”线上对接,14名调解员入驻人民法院13个调解组织,目前已处理人民法院委托调解案件377件,组织县(区)人社局分管副局长、仲裁机构业务骨干共28人现场观摩劳动争议案件庭审。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劳动仲裁机构共处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460件,仲裁结案率达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