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早教进山区 幼有所育更优育
本报记者 王茜 何淼 文/图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年轻父母开始追求科学的育儿方式。如何破解农村的早教难题,让婴幼儿在家门口就能够获得优质的早期教育服务,镇巴县携手社会公益力量,依托“家长学校 养育未来”项目,在全县建成3个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以下简称:养育中心),累计为全县863名婴幼儿和1114名照养人提供了方便、普惠、科学的婴幼儿照护和家庭养育指导服务,让大巴山里的孩子实现了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
专业的育婴师、有趣的亲子课、贴心的送教上门……该项目开展以来,镇巴县在努力弥补农村家庭早期教育空白的同时,还会定期开展故事会、生日会和各种主题节日活动向广大农村家庭普及婴幼儿科学养护知识,全面提升看护人早教照护水平和农村家庭的养育水平。
科学照护 “洋气”早教飞入山区百姓家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啦。首先请新加入的小朋友,作个自我介绍吧……”在镇巴县泾洋街道养育中心,数十个孩子和家长正在养育师的带领下一起互动,气氛十分欢快。不少家长表示,集体活动让孩子不再怯生,行为也变得更为积极。 在镇巴县渔渡镇养育中心阅读区,家长和孩子亲子互动,一起阅读手偶书。
如今,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在城市里越来越受重视。然而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在山区,“洋气”的儿童早教依然是个比较新鲜的话题。
“一开始很多家长不太了解这个项目,都是保持观望的态度,经过我们不断地走访、宣讲,渐渐地有家长愿意来尝试,并且感觉到了宝宝的改变,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带着孩子来养育中心。”泾洋街道养育中心养育师王卿说。
跟随王卿的脚步,记者见到,该养育中心区域分布明确,分为阅读区、游戏区和课程区。从6个月到36个月,不同阶段的婴幼儿有专门的课程教授,主要围绕发展孩子的认知、语言、运动和社会情感四大能力开展,不仅帮助孩子养成品质,使其提前适应幼儿园生活,还能积极引导家长转变传统育儿观,变粗放养育为精细养育,提升家庭科学养育水平。
“从6月龄的追视、追听训练,12月龄的手指精细动作锻炼到24月龄的兴趣爱好培养、儿歌学习,36月龄的入园启蒙,养育中心会根据孩子的月龄段合理地安排课程,同时按照孩子的实际发育情况、家长的养育水平,有针对性地为孩子和家长提供专业、科学的养育指导。”镇巴县计生协会副会长陈万忠介绍,目前,全县三个养育中心共有玩教具4800套、绘本2850册,除养育师用于教具外,其余免费提供给孩子和家长使用、借阅,养育中心通过游戏互动锻炼孩子的语言、认知能力。
多方发力 填补山区儿童早教发展的空白
2023年6月,在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牵头下,镇巴县与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浙江湖畔魔豆基金会、省市卫健委合作实施了“家长学校 养育未来”婴幼儿照护服务公益项目,主要通过建立养育中心与上门入户相结合的形式,为家长免费提供专业亲子互动以及家庭养育指导,填补了偏远山区儿童早教发展的空白。
家住渔渡镇的居民郗仕莉,每天都会带着一岁三个月的孩子芯芯来渔渡镇养育中心上课。
“从宝宝9个月大的时候,我就开始带她来这里,看着她从‘社恐’变‘社牛’,每一个阶段的成长,都会带给我新惊喜。”郗仕莉高兴地说,一开始孩子怕生,不敢自己玩,现在一进门就会主动和养育师们打招呼,自己找小朋友一起推推车、滑滑梯,养育中心给孩子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在养育中心里,最受关注的还是“一对一”的亲子课程。15平米的教室里,养育师唐小友正在教思思和妈妈做游戏,通过亲子互动,让家长掌握沟通技巧,让孩子在潜意识中学会分享。
自从担任养育师以来,唐小友把养育中心的这些小朋友的性格、爱好等基本情况都牢记在心,每次上课前都会根据孩子的月龄和性格特点,仔细准备不同的教学内容。
“这些是益智类玩具,旁边是统一印刷的画册、拼图、分类配对卡片等,我们有教材和既定流程,包括营养喂养和健康方面,也会根据孩子的兴趣分类划分区角,与看护人共同进行游戏、绘画、阅读等活动,针对儿童智力、社会情感、语言和动作能力以及安全保健进行指导。”养育师唐小友介绍道。
环视渔渡镇养育中心,四周墙壁进行了软包、地板上铺设着泡沫地垫、到处摆放着趣味玩教具;游戏区里,不少孩子在嬉戏玩耍;阅读区里,家长拿着绘本给孩子讲述一个个充满童趣的故事……
“养育中心不仅给这些山区的孩子提供了一个干净、安全的玩乐环境,也让家长们体验到了亲子互动的乐趣,学到更多育儿知识。”渔渡镇人大主席张丽说,为了能让这一项目得到长久发展,该镇腾出村集体用房作为养育中心房屋使用,硬装改造后水、电、网、监控全部安装到位,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也担任起项目宣传员,进村入户宣传项目。
据了解,该县在县妇幼保健院二号楼二楼、渔渡镇景观大道五号楼一楼、三元镇青少年活动中心一楼各建设一个养育中心,共计800余平米,县政府筹措资金120万,对三个养育中心进行硬装改造,并负责运营期间水、电、网络等费用支出。项目所在镇积极开展了养育师的招聘、培训,0—3岁宝宝家庭报名的宣传、动员,陪同养育师家访等工作。
送教上门 坚决不落下一个宝宝
背着一书包玩具,手里提着折叠爬爬垫,早上7点,马友菊准时从渔渡镇养育中心出发,开始一天的家访。
上午11点,当她来到渔渡镇花果村瑶瑶家时,瑶瑶早已坐在门前等着她了。每次见到马友菊,两岁多的瑶瑶都很开心,今天她要教瑶瑶了解“大小”的概念和辨别颜色。 镇巴县泾洋街道养育中心养育师送教上门,和小朋友做互动游戏。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瑶瑶的爸爸、爷爷常年在外务工,只能靠太爷、太奶在家照顾,由于路途遥远,两位老人行动不便,无法带着瑶瑶到养育中心上课,养育师们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每周准时给瑶瑶送教上门。
半个小时的课程很快结束了,马友菊给瑶瑶留下了一本绘本和一套玩具,在瑶瑶不舍的目光里,赶往下一个家庭。
“瑶瑶家是我今天送教上门的第四个家庭,在她之后还有三个家庭要去,这一大圈下来,路程将近五十公里。”马友菊告诉记者,尽管赶路很辛苦,但是这份工作让她觉得很有意义,开展公益早教,每一个角落的宝宝都不能落下。
在镇巴,像马友菊这样的养育师共有17名,他们在入职前会围绕如何教授课程、和婴幼儿的沟通技巧等方面开展专业培训,每年也会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和技能大比武。同时,三个养育中心的养育师们还会相互交流探讨,不断提升教学方法。
项目开展至今,全县累计服务863名宝宝,指导照养人1114人,开展亲子课程6200节,集体活动参与5186人次,玩教具借阅1800人次,家访1221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