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坝里解难题

2024年09月20日 要闻 文章字数:1204 文章浏览数:

本报通讯员 谢阳 魏烜


  “现在院子美了,晚上走路也不担心了,车也终于能开进家门口了。”在西乡县白勉峡镇五间房村移民搬迁安置点,村民邓厚平把小轿车顺利地开进安置点后院,停完车转身就上了楼。
  “之前这里全是各户堆放的柴禾,乱七八糟的,影响环境不说,晚上走路没少被柴禾绊脚。”谈起之前周边的环境,邓厚平诉说着当时的无奈。原来,五间房村移民安置点的群众大多是几年前从大山里搬迁下来的,安置点的环境和他们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有很大不同,光是一个柴禾堆放的问题,就让原本和睦的邻里产生了许多摩擦。
  “过去部分群众为方便生产生活需要,将柴禾随意堆放在安置点楼与楼之间的空地上,经常有群众为了‘地盘’问题发生口角。因为占用了空地,路变窄了影响出行,邻里之间少不了要吵上几句。”五间房村党支部书记李代明说,就这种事让他们村干部操碎了心。
  白勉峡镇当地一直有一个风俗,群众遇事喜欢集体商量,近年来也慢慢形成了“大事小事院坝会解决”的习惯,在院坝会上集中讨论通过的事情,群众基本上都不会再生出别的不同意见。
  “何不利用院坝会解决这个问题?”李代明找到了破解思路。
  今年3月25日,李代明早早把安置点群众召集到村上的小公园内,大家围坐在一起开了一场院坝会。会上,他直截了当地指出了眼前的问题,让大家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建议。在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中,最后,大家一致敲定了用修建柴棚架的方式,一户一间,彻底解决柴禾乱堆乱放的问题。
  确定了治理措施,五间房村党支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通过采取项目自建、村民自筹加村集体补贴的方式,在全村统一规划了柴棚柴架38个。建设期间,每天都把最新进展放在村公示栏里,接受群众监督。
  “经过3个月的建设,一座座整齐的柴棚架搭在了安置点的楼下,成了一道新风景。现在不仅路宽了,环境美了,邻里的‘小疙瘩’也解开了。”李代明高兴地说。
  有事一起想,凡事能商量,在白勉峡镇,通过大家说、大家评、大家议,大事小事让群众参与决策,不仅增强了群众建设家园的主人翁责任感,还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潜移默化中也让乡村更加文明。
  去年以来,白勉峡镇通过院坝会共商共议,先后实施集中污水处理厂建设、十字路村及火石滩村河堤治理、树林坪村林下中药材产业基地建设、白勉峡社区口袋公园建设等大大小小民生工程10余个,解决群众各类诉求20余件。
  “多年来,我们在院坝会上讲政策、谈发展、听民意、解民忧,群众对院坝会这种形式很认可。之后,我们还将借助院坝会这种形式,继续发挥好群众共治共建的力量,争取把更多的实事办好,让小院坝真正成为干群间的‘连心桥’。”白勉峡镇党委书记蔚凡说。
  今年以来,西乡县充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规划先行,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村“两委”作用,积极引导、发动、组织群众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全过程,不断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有效激发了群众建设“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