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随想

2024年09月24日 副刊 文章字数:1153 文章浏览数:

宋晓轩


  今天见到农贸市场卖五味子,不由得“五味杂陈”,联想起自己“且认他乡作故乡”的历程。
  记得三十年前刚来山区工作时,偶遇街道地摊上出售的一样东西,红红的一串,像密集的小葡萄,小颗粒如同花椒。同事说那叫五味子,是种野生水果,山里树上才长的。平川长大的我从来没见过,也没吃过。于是从摊位上拿了一串,揪下一颗,小心翼翼地放进嘴里,准备尝尝。结果刚咬破,就感到难以接受,赶忙吐了。过了一年在江口镇下乡时,有位农户端出一盘五味子接待我们,见同事们吃得津津有味,我又尝了两三颗,还是难以接受。又过了一年,去同事家里做客,同事拿出了五味子,说这个好吃,能健脾开胃,吃得再多也不会拉肚子。我接过一串来,依然一颗一颗地往下揪。同事见了笑着说,你这吃法错了,怪不得不习惯,原来根本不会吃,要咬开皮,直接把果肉用舌头挤出来,吞咽了就行,最后仅剩下果皮,注意不要咬破米米(果核)。我照着做了,果然,酸酸的,甜甜的,有点苦涩,隐约还有点咸味。吃了两串后我问道,不是叫五味子吗,我才吃出了四种味道,还有一味呢。校友答道,你把米米咬破试试。我咬破后,感觉似乎有细小的砂石进入了口中,但随即而来的是麻麻的味道。自此以后,我算是学会了吃五味子,也接受了它,开始慢慢喜欢上了它,如今也经常购买。这历程就跟自己从平川到山区一样,由陌生到适应,最后全方位变成了山区人。
  资料显示,国人认识五味子的历史比较早,又叫它荎蕏、玄及或山花椒。五味子之名,来源于宋代名医苏颂:“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此则五味见也”。《神农本草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精”,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等功效。它一般分为两个品种,一个叫药五味子,也叫白五味子,果实绿色,可蒸烫晒干后入药;另个叫食五味子,也叫红五味子,果实红色,可直接食用。
  同事讲道,传说以前有个叫苦娃的青年,因长年饱受财主的虐待,骨瘦如柴。得了一身劳累病后,却被财主撵了出去。奄奄一息的他在昏迷中见有只小鸟衔了几颗种子,种在身边的草地上,不久藤蔓相连,郁郁葱葱,结满清香的果子。苦娃苏醒过来,顺手摘下一串吃了,便感到精神焕发,气顺心畅。连吃了几串后,一身的疾病也全没了。他就大量栽植,换取钱物,最后娶妻生子,小日子过得很幸福。因果子里包含五种味道,苦娃便起名为五味子。听了校友的讲述,我陷入了沉默,倒是觉得,这五味乃是人生道路上的必然经历,酸代表着辛酸和努力,甜代表着幸福和甜蜜,苦代表着磨难和痛苦,辣代表着激情和意外,咸则是汗水的味道。人生短暂的几十年中,这些滋味都会品尝到,正所谓“人生百味”。面对不可避免之事,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坚守自己的信念,演好自己的角色,珍惜当下的美好。
  听说自前年开始,有人尝试人工种植五味子了。估计用不了多久,汉中平川人也会喜欢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