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永远的灯塔

2024年09月27日 小作家 文章字数:1561 文章浏览数:

汉中东辰外国语学校八(2)班 王鼎 指导教师 李辉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这个暑假,我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
  一到酒店,我便透过玻璃看到了巍巍的宝塔山,因为离得很近,所以步行就能轻松到达。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延安宝塔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这一重要论断,深化了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的认识,丰富了延安精神的内涵,鼓舞了延安人民奋进新时代的勇气。延安宝塔,因延安而享誉全国;延安宝塔,代表着一种信仰,一种力量。
  从历史资料得知,宝塔山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它是中国共产党解放全中国胜利的引领者、见证者。漫步间,便已抵达山脚下,走近一看,几座在山中镶嵌的窑洞隐约可见,正是在人与自然的交锋之下,才被磨砺出无与伦比的智慧。
  宝塔始建于唐代,并保存至今,远观为八角形砖塔,高约40米,到了塔下后才愈加惊奇,塔只有9层,虽不能说高耸入云,但也足够雄伟。塔身布满历史和沧桑,内里却大有乾坤:一条逼仄而上的小道延伸盘旋,如果不侧身通行的话,不出一米便被卡住不得转身,使出浑身解数通过小道,一架折叠而上的木梯子以接近90度的坡度呈现在我的眼前,越往上爬便越窄,好不容易到了顶层,人已几乎直立于木梯之上,头部却不得充分舒展,整个空间也只有仅可容纳四五个人同时站立。很难想象,这便是中国革命根据地、革命精神的信念象征,纵然简陋,纵然艰苦,所有人却依然会被他折服。
  告别宝塔山,我们循着革命先辈的足迹来到了杨家岭革命旧址。经爸爸介绍,我得知杨家岭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毛主席等多位革命领袖曾在这里工作、生活。杨家岭占地面积并不是很大,依山而建,蜿蜒曲折,不算平坦。
  参观了中共七大会议旧址后,来到了各位领袖故居。令人很惊讶,毛主席故居并不是很大,只有两个小窑洞,一间办公,一间休息,走进屋内也并没有什么奢华的用品,仅是书桌,书架,桌椅和极为简单的几样日常家具用品和一面已经模糊不清的镜子,仅此而已。此时,同步解说器讲道:“毛泽东便是在这最小的窑洞里,指挥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战争。”是啊,渺小并不是弱小,强势并不是伟大,想想看,开国领袖毛泽东,就是在如此简陋甚至是恶劣的条件下,带领我们的人民进行着伟大革命!
  走近书柜仔细观察,便会看见四大名著,自然也少不了马克思主义等此类书籍。再往前看,一扇通往山体的小门映入眼帘,这便是防空洞,有趣的是,从防空洞还可以通到“朱老总”的卧室之中,于是便有了“朱毛不分家”的说法。
  参观的最后一站便是延安革命纪念馆,偌大的广场上,毛主席那伟岸的身影在太阳的照耀下泛着阵阵光芒,仿佛在给予我们无限的能量。馆内主题突出,布局整齐,先从2楼开始参观,然后再到1楼,形成一个回环,以时间线、事件线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到建国,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这20多年的风风雨雨。在历史资料展览柜中,那些锈迹斑驳的半自动步枪,仿佛重现了那段历史的战火硝烟,一侧,那匹唤作“小青马”的战马雕像也已成了一匹挺拔矫健的大白马,屹立着,那般稳健。
  追寻延安,追寻永不言弃的精神;追寻延安,追寻不屈不挠的意志。即使环境再恶劣,也不会抱怨的中国共产党人,便是凭借不屈的意志,伟大的精神,才能领导和带领全国人民一步一步迈向革命的成功。
  作为生活在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时刻铭记无数革命先烈为革命胜利、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作出的伟大牺牲,要始终坚持和发扬他们无私奉献、艰苦朴素的精神,立足实际,着眼未来,努力当下,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用实际行动争做优秀青年,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让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编辑点评 瞻仰中国革命精神标识地延安宝塔,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聆听历史故事,领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带领全国人民一步一步走向革命成功的原因,激发出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精神。全文充满对革命前辈的敬仰,洋溢着新的奋斗激情,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