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村:2000亩烤烟的富民强村路

2024年10月10日 要闻 文章字数:1318 文章浏览数:

本报通讯员 黄宗跃


  金秋时节,西乡县堰口镇三岔村2000多亩烤烟进入采摘烘烤期。近日,走进三岔村,一派丰收景象呈现在笔者眼前:田间地头,烟农们忙着采收、捆扎烟叶。经过烘烤的烟叶已由绿叶变成了“黄金叶”。厂房里,工人们正忙着对“黄金叶”进行分级。
  “这里水源充足、光照适宜、酸性土质,适合发展烤烟产业。”三岔村党支部书记胡道元说,2019年以前村里就种植烤烟100余亩。
  在乡村振兴大潮中,三岔村谋划走产业振兴的路子。在2019年的第一个“村两委”会议上,确定产业项目就被摆上了议事议程。“当然是烤烟!”大家异口同声道。
  “计划用三年时间,将村里的烤烟种植面积扩大到2000亩以上。”胡道元告诉笔者,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解决资金和土地问题。
  资金从哪儿来?“多方争取,最终从县烟草公司找到了突破口。”帮扶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汉中市分行派驻三岔村第一书记包继刚告诉笔者,县烟草公司对村烤烟产业每年每亩补助200元。同时,帮扶单位协调资金对原40座烤烟炉进行加固维修,并新建烤炉10个,交村集体免费使用。
  土地问题如何解决?“土地流转和整治撂荒地。”堰口镇包联三岔村领导梁荣志说。
  然而,不论是土地流转还是撂荒地整治都并非易事。
  “一辈子都靠种田种地过来了,我的土地只种红薯跟玉米!”这是当初梁荣志跟村民们商量土地流转一事时,年逾古稀的三岔村八组村民李建德的回答。
  梁荣志帮李建德算了一笔账:“你的土地种红薯玉米,一年下来收入1000多元。如果流转出来,每年的流转费就有1000多元,你们老两口还可以来基地务工,每人每天80元,按一年务工90天计算,光务工收入就是10000多元。”梁荣志还请来李建德的亲属做他的思想工作。
  “流转就流转,我同意了”,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李建德终于作出了“让步”。
  2019年春,梁荣志花了三个多月时间,开了大大小小30多次会议,走访200多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通了100余户村民的思想工作,累计流转土地1300余亩。
  然而,这距离2000亩的目标还有差距。“这些年,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在外打拼,留守在家的老人也干不动了,村里的闲置土地越来越多。”胡道元认为,让他们把闲置土地租赁给村集体,他们肯定没意见。
  “我的地闲着就让它闲着,为啥要租赁给集体?”没想到,胡道元第一次找胡万福时,就吃了个闭门羹。
  “你的地里种几棵樱桃树,没啥经济效益,你把它租赁给村集体,每年都会有1500多元的租赁费。”在胡道元的软磨硬泡下,胡万福答应把他的5亩多闲置土地租赁给村集体。
  2022年冬,三岔村整治闲置土地700多亩。至此,2000余亩烤烟产业用地落实到位。
  三岔村在全村招募烤烟产业大户,将2000余亩土地分成大小不等的18块,承包给18个产业大户。“村上按每年每亩160元的标准给予每个产业大户补助。”胡道元告诉笔者,待产业大户烘烤烟叶时,按每烤一炉烟300元标准给付村集体烤炉使用费用。
  “育苗、移栽、烘烤、分级等各环节所需的务工人员都来自三岔村,用工最多时达200多人。”胡道元说。
  在烤烟种植基地,笔者看到李建德老两口正在采收烟叶。“把土地流转出来,你后悔吗?”
  “我们务工一年收入14000多元,再加上流转费,一年可以顶过去好几年的收入哩。”李建德兴奋地说。
  “三岔村将聚焦烤烟产业发展,不断加大完善烤房、育苗大棚等设施建设,持续壮大集体经济,实现烤烟增效、烟农增收、生态增值。”包继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