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金水镇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2024年10月11日 要闻
文章字数:523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讯(通讯员 杨林成 宋继东)当下,走进洋县金水镇站房村,家家户户正忙着采挖、分类、装袋猪苓,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药香,看着一窝窝黑乎乎的猪苓,让人充满了丰收的喜悦。“今年猪苓价格比起往年高了很多,每斤收购价为26元,我家在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引导下,种植了4亩猪苓,按照今天的采挖情况,预计每亩产量可达8000至10000斤、实现产值26万元。”农户高刘成开心地说道。
近年来,洋县金水镇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立足当地资源和产业特点,不断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站房村依托“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引导村民一同发展猪苓产业,并联系药材收购大户建成种销一体化模式,助力群众增收致富。近两年共带动全村发展猪苓300多亩。石桥村积极构建“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产业链条,因地制宜发展高粱300亩,中蜂养殖650余箱、中药材600余亩,发展板栗、香橼种植和银杏叶采摘等产业500余亩。金水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能人大户+农户”的模式,发展水果产业320亩,有效带动540户群众参与发展,户均年增收2000元。张坪村采取“合作社+基地+支部+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茯苓1600余窝,年产值达10万元以上。
近年来,洋县金水镇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立足当地资源和产业特点,不断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站房村依托“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引导村民一同发展猪苓产业,并联系药材收购大户建成种销一体化模式,助力群众增收致富。近两年共带动全村发展猪苓300多亩。石桥村积极构建“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产业链条,因地制宜发展高粱300亩,中蜂养殖650余箱、中药材600余亩,发展板栗、香橼种植和银杏叶采摘等产业500余亩。金水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能人大户+农户”的模式,发展水果产业320亩,有效带动540户群众参与发展,户均年增收2000元。张坪村采取“合作社+基地+支部+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茯苓1600余窝,年产值达1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