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户随访、上门问诊,对村民的健康状况了然于心,西乡县沙河镇马踪滩村村医赵影——
扎根乡村30余载 守护一方百姓健康
本报通讯员 刘欢
一摞摞门诊登记本、档案和处方,皆以娟秀小楷写成;自创“纸键盘”操作手册,完成电脑输入……很难想象,这些都是57岁的西乡县沙河镇马踪滩村村医赵影的创举。
西乡有村医322人,其中助理医师及以上职称者158人。近年来,西乡县大力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及村卫生室硬件建设,全县建成标准化卫生室245个。将公卫项目总金额40%用于村医补助,确保一名村医平均服务1000常住人口,年度基本收入约4.2万元。县财政每年出资30余万元,对标准化卫生室村医参加医疗养老保险给予补助。对开展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村医,按照工作量给予补助。一系列举措,促使优秀村医不断涌现,赵影就是其中佼佼者。
赵影是农家子弟,祖上并无行医之人。1992年,他学成归来,来到私渡镇红星村担任村医。那时的红星村条件差,让他一度想放弃,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还是选择了坚守。
当时,他面临两个难题:一是新建村卫生室,二是提升诊疗水平。为提升诊疗水平,他挤时间认真阅读医学书籍,给村民开了药方,都要认真回访,然后研究、归纳,把心得体会工整地写在笔记本上。几十年来,这样的笔记他写了300多本,字数达20多万。凭借这股钻研劲,他逐渐成为当地名医,解决了不少村民的疑难杂症。
1997年,赵影离开红星村返回家乡马踪滩村。回村后,他再次面临和红星村一样的窘境:无村卫生室。倔强的他筹资6万元建起了村卫生室,既作家用,又作为卫生室使用了20年。2018年,按照省市工作安排,西乡县委、县政府在全县推进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马踪滩村与其他村一样,政府投资15万元修建了村卫生室,赵影又搬到新址工作。
马踪滩村有320余户1000余人。作为村医,他不分本村外村,做到随喊随到。哪户人家有什么病,他都了如指掌。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主动入户随访、上门服务。从医以来,他的脚步踏遍了每一户人家、每一个角落。2010年6月14日,村民李某华乘坐三轮车不慎坠入深沟,昏迷不醒。赵影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实施心肺复苏,并及时帮忙转运,才使生命垂危的村民转危为安,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赵影上门为村里的高龄老人进行随访看诊,为其量血压、测血糖。 受访者供图
村卫生室是村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赵影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工作极其严谨。他几十年如一日,门诊记录、病例登记、慢病管理都用工整小楷认真撰写,犹如打印般娟秀整齐,又像排好序列的士兵一样分门别类码放整齐,让人一目了然。报销的合疗医保系统需要操作电脑,这对他这个老村医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在卫生院的培训和帮教下,他在白纸上把每个键盘、每个操作步骤认真画下来,凭借这本厚厚的“纸键盘”操作手册,他顺利完成了电脑录入工作。
他为全村1020人建立了个人基本信息,每户一档,用双色球区分纸质档案、电子信息化档案管理,筛查出高血压、糖尿病122人,并对这些患者进行门诊和家庭随访,每年至少4至8次。他为99户脱贫户、大病户和45户残疾人实施上门签约服务,为高龄老人量血压、测血糖、送医送药、减免部分医药费。他坚持先诊疗后付费,不要诊疗费、出诊费。对每一位患者精准用药,重病及时转诊,出院后及时上门随访,指导用药。
为了更好地实施孕产妇健康管理、0-6岁儿童、叶酸项目,他建立了育龄妇女微信群,随时联系,按时免费发放叶酸。通过每年的妇女病普查、两癌筛查,为农村妇女普及了健康知识。他经常电话联系、上门入户宣传,甚至骑车转送过一些妇科重疾患者。多年来,该村未发生过重大妇女疾病。
他利用健康教育专栏、黑板报和健康教育视频,经常向村民宣传卫生知识。每年开展6次健康资料发放、公众咨询活动、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还利用村民大会、院落会、一对一等多种形式,广泛进行健康知识宣讲,利用下乡出诊的机会为村民进行食品卫生、食用碘盐、结核病、狂犬病、地方病等健康教育指导,使村民养成良好的保健意识。
在全省108个县卫健局及中心卫生院院长现场会上,赵影的经验得到大家的赞许和认可。当有人问起他担任多年村医的感受时,他真诚地说:“我看到一些村民背一天石头,只能挣100元钱,和他们相比我已是万幸了。组织上给我这么多经费,我就应该把工作干好!”朴实无华的他,凭着优异的成绩多次被评为市、县级优秀乡村医生,2014年荣膺陕西省优秀乡村医生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