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略阳推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侧记
2024年10月16日 教育
文章字数:1278
文章浏览数:

本报通讯员 吴耀晴
10月11日,荣获今年“全国模范教师”称号的略阳县高台小学教师徐彦萍跟往常一样,脸上挂着微笑走进六(3)班教室,给同学们上语文《灯光》一课。她通过引导同学们集体朗读课文,让大家感悟红色文化思想精髓,“红色文化我知晓,红色文化我来讲,红色文化我传承”成为同学们上好本单元语文课的主基调。略阳县在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内涵发展上,组织县域内专家名师在全县义务教育段学校大力推广“三讲一练”“导学案”理科教学模式,并在集团化学校先行先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每日一练,互讲互测”等文科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地提升了义务教育学科教学质量。
“每学年能获得‘两免一补一计划’资金3600多元,还享受到爱心企业2000元助学金,孩子上学自己没花到多少钱。我们真要感谢国家的好政策!”笔者在乐素河初中和几名学生家长聊起教育惠民政策的好处,初三学生张曼婷的母亲张仁连满是感激。
略阳县将教育资助保障纳入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的重点范畴,先后出台《略阳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略阳县捐资助学专项基金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夯实县级财政、民政、残联等部门和镇村、学校责任,积极落实教育资助帮扶,确保适龄学生就学路上“不掉队”。
“我们严格执行国家‘两免一补一计划’教育资助政策,连续三年安排230万元专项救助资金,救助新增‘三类人群’学生1846人次,以解决突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读困难。”该县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侯晓平介绍,略阳县还通过争取上海中船重工711研究所、金徽正能量、无锡夏阳爱心助学会等社会企业和爱心人士的资助金500余万元,帮助3000余人次中小学困难学生渡过就学难关。
10月13日,在徐家坪镇安置点一居民的房间里,徐家坪初中副校长邹正义和教师全晓兰正在给七年级学生小璐上美术课。
“小璐智力有残疾,语言也困难,我们只能通过教简单的体育运动、美术课,引导看健身操视频等,对其进行‘送教上门’。”邹正义说。
小璐在老师的指导下,拿出彩色画笔,摊开画纸,在老师手把手地引导下,画出简单的太阳花。
在略阳县城乡学校,像小璐这样的学生家庭受到政府和学校关爱的不是个例。
略阳县建立行政、教育“双线”控辍保学机制,教育部门1530余名一线党员和教师,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形式,对脱贫家庭、“三类人群”和无法随班就读的重度残疾学生,采取“扶学、扶志、送温暖”和送教上门等形式,促使其顺利完成义务教育段学业。
笔者了解到,近期略阳县一些义务教育段学校,正加班加点整修操场、粉刷教学楼、学生宿舍楼等建筑设施,对标对表,加强对义务教育档案资料、部室使用等查漏补缺,以冲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目标。
近年来,略阳县坚持推进教育经费投入“三个增长”和“两个只增不减”规定,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先后投资3.6亿元新建和改扩建义务教育段学校46所,并标准化实施学校装备配置;每年安排近700万元专项资金,表彰奖励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先进学校、优秀校长和教师,提高班主任工作待遇,强化教师素质提升培训;在义务教育段学校实施集团化办学奖励补助政策,发挥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优势,有效推进了城乡学校优质均衡“一体化”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