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州秋来果满枝

2024年10月18日 综合·广告 文章字数:1581 文章浏览数:

本报通讯员 张恤民 李刚


  硕果挂满枝,采摘正当时。秋日时节,步入美丽的朱鹮之乡洋县,四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果实诱人的芳香吸引游客纷纷前来体验采摘乐趣,品尝特色美食、畅游和美乡村。
  

猕猴桃结出“致富果”


  “在西安生活了半辈子,过去吃猕猴桃都是去超市购买,莫想到今天有幸入园采摘品尝,实现了人生的第一次亲身体验,真的很实惠、很快乐。”10月14日,来自西安的刘先生带着自己的家人走进龙亭镇镇江村有机猕猴桃种植基地。在基地主人的推介下,刘先生一家在藤蔓中精挑细选,细细品尝。
  在该基地,20多名群众正在熟练地采摘猕猴桃,他们不时将满筐的果实抬出果园装车。在仓库内,工人忙着将采摘回来的猕猴桃分拣、包装、贴标、装箱,之后通过网络销售到全国各地。
  “我们都是附近的村民,有的到坡上去采摘猕猴桃,有的在这里挑选、装箱。没想到以前收成很低的坡地,不仅让我们挣上了土地流转钱,还给了大家就近务工的机会。”正在基地内采摘猕猴桃的村民王彦娥说。
  据了解,该基地由洋县鸿源现代农业循环发展有限公司建设经营,聘请长期工和季节工1万多人次,吸纳低收入农户90户。
  “目前,公司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流转坡地1500亩,种植‘金龙2号’‘瑞玉’‘翠香’‘朱鹮金果’‘徐香’等品种的有机猕猴桃。我们严格按照有机产业种植标准实施田间管理,预计产量15万公斤。”该公司总经理周毅说。

  

“柑”香四溢“桔”满枝头


  “今年柑桔收成预计在15万斤左右,能卖10多万元。”10月4日,在陕西洋县戚氏街道陶岭村4组脱贫户王建鹏的桔园里,压满枝头的柑桔映红了王建鹏幸福的笑脸。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国庆假日,走进陶岭村,随处可见装满柑桔的货车和进园采摘品尝的游客。在该村,有近百户村民通过发展柑桔增收致富,年产值达100多万元。
  陶岭村处于丘陵地区,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桔树、梨树、桃树等果树1000多亩,但随着时间推移,桃树、梨树由于树木老化、病虫害等原因陆续消失。2010年冬天,低温又导致500多亩桔树被冻死,千亩果园仅剩下不到200亩。
  2019年,村里召集村组干部、产业大户、村民代表开会,研究全村产业发展规划,最后将目光聚焦到“荒废”多年的桔树上。村上以基础较好的村西边200亩桔园为龙头,村干部选择购买优质树苗1.6万多株,将桔园面积扩大到300亩。
  第二年,村里10户种植柑桔的“先行者”取得了产销两旺的好局面。掐指一算,每亩桔园能挣6000多元,是种庄稼收入的好几倍。村干部便因势利导,逐户动员大家种桔子。很快,荒凉的山坡又充满了绿意,现在,村里的500多亩桔园成为群众致富的新路径。
  

红石榴点亮致富路


  “我们村地处丘陵地带,过去大家都习惯种植传统农作物,因为没有特色产业,经济效益一直上不去。”龙亭镇平溪沟村党支部书记章小庆说。
  对于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章小庆也曾犯过难。为推动发展,他通过实地调研、与群众交流等方式,通过多方考察,发现该村土壤、地形、水源适宜种植软籽石榴,村民种植意愿也较强。2021年,在驻村第一书记刘敦和工作队的帮助下,洋县英达颐康软籽石榴农业有限公司与平溪沟村党支部一拍即合,通过苏陕协作项目资金和企业投资,很快就建起了石榴园,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和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平时因为要照顾老人和小孩,没办法外出务工,就在村里的石榴园帮忙。一年下来,能多挣2万元呢。”在产业园里忙着采摘的村民李亚云脸上满是笑意。
  据了解,石榴园里像李亚云一样长期务工的有10余人,另外根据务工需求动态招收短期工,使本村和周边村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每年发放工资达30余万元。
  为壮大产业发展,村党支部积极探索“村企共建”发展新模式,通过产业联动、利益联结,走出一条党建引领、村企结对、群众共赢的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真正让软籽石榴产业园兴起来旺起来。目前,产业园面积达200多亩,2.4万余株石榴树全部挂果,旺果期每亩产值可达2万多元,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还能分红14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