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南书院
2024年10月18日 汉风古韵
文章字数:1119
文章浏览数:

张尚中
汉南书院在北大街东侧的中学巷口,那时叫汉中一中。书院始建于清朝乾隆四年(1739),一直延续到清代晚期,名称才改为汉南中学堂,1912年更名为汉中中学。以后随世事更迭,曾经多次改名,直到20世纪80年代,再次回到汉中中学的校名。
我很喜欢青少年时的读书环境,小学六年曾在古色古香的两湖会馆旧址学习,初高中阶段又在历史悠久的汉南书院里度过。
那时,学校外面的北大街比较安静,除了一家电影院,街上很少有店铺,来往的行人大都是上下北关过路的。听老人讲,汉中古城北面是明朝瑞王府的旧址,后来荒废了,于是看着比较冷清。也有人说汉中城的商贸主要靠水运,汉水的码头环绕在西关、南关、东关外。
学校大门朝南开在巷口,要上五六个石台阶才能进去。厚重的大门上方悬挂着“汉中一中”的牌子,进门回头看,门楣背面嵌着一块旧匾额,上面刻有四个浑厚古朴的大字:汉南书院。书院取“汉南”二字,有两个意思,一是书院由汉中府与南郑县共同出资兴办,二又取汉中“郡临汉水,南面巴山”之形势。汉南书院不是汉中最早的书院,清康熙八年(1669)已建有“兴元书院”,是利用旧瑞王府废院创办的。但兴元书院只存在了十年左右,规模也小,而汉南书院自1739年创建1912年更名为汉中中学,已经历了173年,闻名遐迩。
校园里很幽静,大门与过道门之间有个稍宽阔的天井,两边开门,分别是校工住的院落和接待来访客人的地方,后来的校办工厂就设在西边的院落里。过道门迎面有木格屏障一道,屏后往下是一座栽植着奇花异木的大花园,往来从花园东西两侧的回廊绕行。西侧是教师办公区,布局很紧凑,隔着长长的一道围墙,外边就是北大街。东侧是教学区,开阔宏大,有民国时期留下的教室,有建于清代的魁星楼,有高大的古柏和满院飘香的桂树。回廊呈长方形,绕环着花园和建在园子里的厅堂。学生由屏障前右转身,在将要下回廊的墙头处,立着一面衣冠镜,镜面一尘不染,下方放着一把干净的旧梳子,有位姓梅的校工每天会定时擦拭清理这里。
花园自南向北建有三座厅堂。先是正对屏障的一座能够容数百人的大厅,里面空旷,只摆了几件室内体育器械,听说这里过去是学子祭孔和典礼的地方。大厅后边不远又建有一堂舍,三开间,青砖木格大窗,这里是教务处。再往后,渐觉凉意,原来东西回廊之间掬起了一塘池水,水上搭有拱形小石桥,桥下水草间有五彩金鱼游弋。池塘正上方是以大门为中轴的最后一座厅堂,大三开间,无窗,高台敞门,内置茶几矮椅,这里是校长和教师议事开会的场所。从最后的这座厅堂右侧往东走是藏有很多古籍的图书馆,再下去是烧着锅炉的茶水坊。
除了古风犹存的环境,汉中中学继承了汉南书院优良的教学传统,一直保持着“省级重点中学”的称号。教师都是饱学之士,初高中新生须优先从全市选拔,因此当年有“铁门槛”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