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

2024年10月18日 小作家 文章字数:1226 文章浏览数:

汉中市实验中学八(7)班 戴熙恒 指导教师 郑攀宏


  老师至今未给我们排过座位。
  而班上公认最优秀的那位同学总坐在一个靠窗的位置,尽管那里并不靠前。久而久之,似乎大家都默认了那个座位是专属于他的,从来没有其他同学坐过。
  很有幸,我经常与他同桌。一次,我好奇地问:“前排那么好的位置,你怎么不去占一个呢?”他指了指窗外:“看啊,这外面的风景多好啊!”同时流露出一脸的俏皮。我对他的演技一笑了之。环顾四周,发现他是全班没戴眼镜的少数人之一,便以为这仅仅是他方便远眺以保护视力的方法罢了。
  又过去了几天,这节下课,我正刷着自己带的课外题,忽然听见有人叫他的名字。“嘿,走,去踢球啊!”紧接着那人说。“走嘛!”他爽朗地回复道。什么?踢球?他有闲工夫踢球?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愣了一秒钟,我突然扔下手中的笔,跑到走廊向操场观望——他已经在那儿了,只见他敏捷的身影在人群中穿梭,脚下带着球连贯地几个外拨内切,三下五除二就晃过了所有防守球员,来到门前抬脚一记抽射。“好球!”这是他队友的欢呼,紧接着我看到他与几个人击掌庆祝。
  竟然还能这样学,我感叹道。先前,我总以为他是奔波于各个教师办公室之间请教各科问题的人。
  经过一番激烈的心理斗争,第二天,我鼓起勇气提出和他一同去玩。他似乎对我的主动很感意外,不过,旋即热情答应了。于是,无数个课间,我们打过乒乓、踢过足球、比拼过长跑;而他时不时也会和我聊聊天,讲讲题。几个星期后,我竟发现了自己许多以前不曾发现的长处:我的长跑耐力相当好,各种球类运动我都学得很快,我的数学思维很棒,英语口语比班上大多数人都要流利……如此,却都被那可恶的题海埋没了。
  一个学年,晃眼而过。
  开学的第一次测验后,当我向他展示出比他分数更高的试卷,半带调侃地问他:“怎么样?后悔帮我不?”他突然有些陌生地看了我几秒,然后笑着摇摇头:“你还是那么在意成绩啊。”之后起身让座,示意我向窗外看看。我疑惑地小心坐下,抬头一望——哪知,原来窗外这么广阔,就像井底的蛙从来没有在井口真正看过蓝天一样,我从来没有真正趴在窗上看过外面。微风习习,阳光漏过枝叶,投下一枚枚忽明忽暗、悠哉悠哉来回摇曳的小圆片;举目眺望,天地相接处,楼厦的高大已被这距离隐去,像活字印刷的一块块字模似的;还有鸟鸣……与教室里的压抑、狭小,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时,他在我耳边轻轻地说:“《三体Ⅲ》中有句话:‘大多数人,到死都没向尘世之外瞥一眼’,你眼前的风景当然不算尘世之外,但你却由此找到了自己的兴趣与长处,何不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呢?”
  我只是一名学生,而他是大自然的孩子,个人的主宰。的确,生活处处皆风景,“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看啊,这外面的风景多好啊!”可恶,为什么没人相信他说的是实话。

  编辑点评:本文通过具体事件的精彩描写、心理活动的巧妙描摹,写出了我对一个“公认最优秀”同学的世界的理解和参与,可以说是两个都很优秀的同学之间互动或友谊。而同学间那种互相学习着、比拼着的那股劲,不正是学校一道最美的风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