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山茱萸 绘就好“丰”景
2024年10月22日 要闻
文章字数:2257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记者 李扬 朱媛媛
眼下,佛坪的高山和老树都孕育着新的生机,高高的山茱萸树上结满了果实,从海拔500米到1000多米,10万余亩山茱萸绵延在秦岭南麓,无论是开花还是结果,都为漫山遍野的山色增添了色彩和芳香。
阳春三月赏花,金秋十月看果。近年来,该县正依托着得天独厚的山茱萸自然资源,重点发力农特产品、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等新经济,不断提升一二三产业融合水平,激发农文旅发展新活力。
传统+示范 扩大种植规模
这天,长角坝镇沙窝村6组村民段茂峰起了个大早便开始忙碌起来,他要赶在家里40亩山茱萸全部果实成熟之前,赶紧调试一年未用的脱核机、烘干机等设备。
“我们祖祖辈辈都在种山茱萸,家里面最老的一棵树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他回忆道,2000年,县农业局先从河南引进了脱核机、2018年又引进了采摘机。采摘机普及后一天可以采摘800斤,使得山茱萸干品粗加工更加高效。
佛坪种植山茱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无论从面积及品质皆冠称全国,有着“中国山茱萸之乡”的美誉。
该县能盛产高质量的山茱萸果,除过气候适宜、环境良好的原因外,也和当地悉心培育密不可分。
“每年都会派技术人员根据种植、采收、加工不同季节时段进行现场技术培训,加强山茱萸规范化垦抚管理和病虫综合防治。”佛坪县农业农村局中药中心副主任张杰说。经过长期的打理和维护,山茱萸树的树型如伞,枝丫向外延伸生长,受光能力得到强化,果实结实饱满,产量也高了不少。
为了拓宽山茱萸销路,全县建成日加工鲜果山茱萸标准化脱核、烘干、色选、分级初加工基地2个,发展山茱萸收购企业、个体户15家。“山茱萸烘干后有人上门来收,有的卖到镇上加工厂,销路完全不用愁。”段茂峰说,去年,他靠着山茱萸产业增加收入了7万余元。
目前,全县90%以上的农户从事山茱萸生产,山茱萸收入在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占到30%以上,山茱萸种植面积达10.6万亩,集中弄连片500亩以上规范化种植基地3个,全县山茱萸产业总产值达1.2亿元,带动全县农民增收2600元。
食药+加工 打造新兴业态
中秋时节,佛坪县浓情食品饮料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韩文华格外忙碌,他们公司依托当地山茱萸资源优势,主要开发生产山茱萸系列产品,每到节假日前,来厂里预订中秋礼品的客户就络绎不绝。
今年60岁的韩文华和土特产打了一辈子交道。谈起办企业初衷,他说:“前些年,我收过300多元一斤的山茱萸,也收过十来块钱一斤的。受市场行情、大小年影响,山茱萸价格常常不稳定。我就想办个深加工企业,将山茱萸做成吃的、用的。”
在当地政府的牵头下,2018年,浓情食品饮料有限责任公司和西北农业科技大学共同成立了生物医药院士工作站,一起研发出了山茱萸发酵养生酒。
“我们恰好赶上了‘食药同源’产业新赛道。”回想起政策的出台,韩文华还是很激动。据悉,2019年12月,国家卫健委、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将山茱萸作为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物质进行试生产。2022年3月,佛坪县正式被批准为陕西省食药物质山茱萸试点县。2022年7月,该公司被正式确定为“山茱萸酒”“山茱萸蜜饯”试生产企业。
伴随着全社会对药食同源的认可度与支持度的不断上升,药食同源产业发展也步入了快车道。2023年,该公司年产200吨山茱萸酒生产线建成投用,一年可以使用山茱萸干品300多吨。现开发出了7款山茱萸酒,产品保留了山茱萸特有的果香及药食营养成分,口感柔和温润,品质上乘,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虽然已到花甲之年,但韩文华的精气神丝毫不输年轻人。今年1月,他全力打造的首个以山茱萸文化和历史为主题的博物馆正式开馆了。
“博物馆不仅是山茱萸文化的传承地,也是林下经济产业链的延伸,通过文化赋能引领产业,推动佛坪地标产品走向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他告诉记者,8月初,他们还创新推出了一款山茱萸月饼,在传统苏式月饼的基础上添加了山茱萸蜜饯,首次亮相就赢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
目前,像韩文华这样从事山茱萸食药同源产品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全县共有6家,他们研发上市了山茱萸植物气泡饮、山茱萸杜仲颗粒、山茱萸枸杞酵素、山茱萸蜜饯、山茱萸阿胶糕、山茱萸挂面等16种产品,山茱萸产业链逐渐完善,这个“老产业”正迸发出“新动能”。
乡村+文旅 绘就幸福产业
两三层楼高的白墙房子点缀其间,由黑色柏油路勾勒相连,一汪碧水绕村而过,初秋的西岔河镇银厂沟村,俨然桃源之境。
“佛坪美不美?”
“美!”
8月2日当天,科普游子自然教育研学机构负责人带着来自北京、西安等30余名师生一起参加了为期五天的“穿越秦岭古道·畅游精美佛坪”研学活动。
“这是我们连续第九年来到佛坪,这里山川秀美,动植物丰富,还能近距离看大熊猫、赏山茱萸,这样的研学经历对于学生们来说真的难能可贵。”科普游子团队负责人马庆宇感慨道。
今年4月,10万亩山茱萸花竞相盛开,“茱萸花海踏春游”活动如期举办,一沐春风万顷黄的风光点缀着山坳、沟壑、农舍,吸引了17000余名旅客们前来游玩打卡,带动经济560万元。
“山茱萸带来了人气,也带来了经济。依托着山茱萸优势资源,我们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坚持打造生态观光产业,实现了山茱萸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佛坪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蒲克说,多年来,佛坪县坚持以花为媒、文旅融合,每年以“茱萸花海踏春游”活动拉开春季旅游的序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踏春赏花、观赏熊猫、共享盛事,领略秦岭春韵。目前已经连续举办17届“茱萸花海踏春游”活动,赢得游客们的一致好评。
同时,沙窝村大湾山茱萸谷依托药旅融合旅游资源,现发展农家乐6家,每家年均收入12万元,老百姓的日子就像山茱萸果一样红火。
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加入致富队列中,山茱萸早已成为当地群众巩固富裕生活的重要产业,健康产业和幸福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