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秋

2024年10月29日 副刊 文章字数:1738 文章浏览数:

蒋春霞


  钢琴曲《秋日私语》把秋写在五线谱上,当音符奏响,优美宁静的旋律便是那只摆渡的舟。划舟涉过季节涉过人生,静静倾听,总有一种声音,穿透你每一寸沧桑的山河。听秋,也是听一种人生。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秋风吹过山冈,它带着几分侠气与柔情,催生荆条细白细白的花开满山野,芭茅和蓬草在荒凉的山径低吟浅唱,各色的野果沉甸甸悬挂枝头。风在山冈上穿梭,与树木低语,与岩石对话,与溪水嬉戏……它轻轻拂过每一朵云彩,每一片叶子,每一寸土地,每一粒果实,每一涧溪水……直至山鸣谷应。那风声里,是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的欣喜与热泪。
  山冈之上,万里碧空,雁阵南飞,御风翱翔,发出阵阵嘹亮的鸣叫,叫声有一种寂静的澎湃。那是对远方家园的呼唤,对秋天离别的哀歌,更是对信念与理想的执着追求。宋代蒋捷的《声声慢·秋声》,写尽秋声之意。尤其末了一句“把一半、分与雁声”,将声声雁叫刻写于秋的寥廓里,意境悠长。纷乱的人世,有多少路要一个人走,有多少人生要一面高歌一面将不可言说的苦痛独自咽下。
  夤夜时分孤灯下,“沙沙……沙沙……”是秋风吹落桂花的声音。清晨,阶前一地残香,一世轮回,那么漫长又那么短暂。那日午后,在近郊一处农家院落,一株十余米高的丹桂,繁花满枝,幽香弥漫。阳光斜斜地从远处的山冈照射下来,院前空无一人,只有一树繁花在阳光的抚慰下从容绽放。清风摇曳,一朵,两朵,无数朵……花瓣静静落下。许是那家的主人,在树下铺了一块洁白的布单,那些花朵,一些落在了布单上,一些落在了地上。我和友人伫立花树下,相约闭眼深呼吸,乘着轻轻吹过的一阵风,感受那馥郁的芬芳,静听花朵细雨般飘落下来的声音。那若隐若现极细微的“沙沙”声,是一场盛大的告别。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中国诗歌史上最漫长的一场秋雨缠绵悱恻,淅淅沥沥,洒落至今。半城烟雨入画,一笺清秋写满相思。雨滴轻轻地敲打着窗棂,落在瓦片上,落在屋檐下,也落在相思之人的心头。一丝一缕,是愁绪,是想念,是迷惘。雨最终落在地上,聚成涓涓细流,汇入河流。河水载着相思,被秋风抚弄,泛起层层涟漪,发出轻柔而悠长的回响。一路流淌,穿越山林,绕过村庄,跨越城市,最终奔向无边无际的大海。那潺潺的水声,是相思的脉动,是无尽的诉说,是“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的哀怨。
  “晚风庭竹已秋声,初听空阶蛩夜鸣。”夜幕低垂,银辉轻洒,万籁俱寂,一场不为人知的盛宴,在秋夜的舞台缓缓拉开序幕。秋虫,夜的诗人,以细微却生命力旺盛的鸣叫,吟唱着属于秋的挽歌。起初,是零星几点,如远方传来的古老笛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羞涩与期待。“唧唧……唧唧……唧唧唧……”,那是最初的一只,两只,或是三五只,小心翼翼地试探着夜的深度,细小却坚定的声音,划破了夜的寂静。随后,仿佛得到了某种神秘的召唤,更多的声音加入了这场盛大的合唱。或高亢如战鼓,或低沉如琴弦,或大或小,或远或近,此起彼伏,交织成一张致密的网,将整个夜晚紧紧包裹。
  秋天,也是大自然最杰出的调音师,将落叶的飘零声和果实的落地声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宛如一首悠扬的乐曲。当秋风轻拂,树叶间的摩擦声便如细雨般洒落。每一片落叶,都是大自然的音符,它们如蝶在空中翩翩起舞,随风轻轻飘落地面,“瑟瑟”“簌簌”“沙沙”……这声音,既是对生命轮回的感慨,也是对岁月静好的颂歌。而果实的落地声,则是这首乐曲中的点睛之笔。成熟的果实,从枝头跃下,有的轻轻触碰地面,发出沉闷而满足的“咚”声,那是对大地母亲最深情的告白;有的则因为撞击到硬物,发出清脆悦耳的“啪”声,那是对来年新生命的欢呼。这些声音,或大或小,或轻或重,蕴含着生命的喜悦和自然的智慧。落叶之声裹挟果实的落地声,相互映衬,共同演绎着一场关于生命、关于收获、关于感恩的交响乐。
  秋天,还有许许多多属于这个季节独有的声音,等着你仔细聆听,静静感悟……
  倾听秋声,不仅是沉醉于大自然的细语,更是深入季节更迭的肌理,探索生命律动的深层哲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那些隐匿于岁月长河中的微妙声响,以其独有的韵律,揭示了宇宙万物生生不息的奥秘,引领我们的心灵跨越视觉的局限,深入感受秋天乃至人生的深邃和辽阔。不信,你听,成长、收获、感恩、归宁与重生,尽在秋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