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直爱民李遇知
2024年11月01日 汉风古韵
文章字数:1836
文章浏览数:
高晓亮
《汉中府志》记载,李遇知是明朝末期汉中洋县人,父亲经商做买卖,家境殷实。李遇知天资聪慧,十岁时,既会背诵儒家经典,又能吟诗作赋,是学校师生公认的“学霸”,街坊乡亲眼中“别人家的孩子”。成年后,李遇知参加院试、乡试、会试,一路过关斩将,最终高中进士,被朝廷任命为东明县令。
东明县地处黄河入鲁第一站,由于河堤年久失修,一到雨季,河水泛滥,淹没农田,冲毁房屋,百姓苦不堪言。李遇知在赴任的路上看见许多衣衫褴褛、神情憔悴的逃难百姓,心如针刺。等他到了县衙安置停当,把日常政务交给副手打理,自己则带领两个精干随从,轻车简从走乡入户,一来了解灾情,二来征求治理水患建议。冬季农闲时节,李遇知先把寻访到的水利专家和筑堤工匠召集在一块,召开治理黄河动员会议,同时,现场拿出全部工资,按一定标准发放给他们,要他们务必尽心尽责,把好工程质量关口。随后,李遇知发布通告,要求全县每户百姓出壮劳力一个,自备工具,统一由水利专家调度,分段整治黄河河道。乡绅富户按田亩多少出钱纳粮,保障河工每天的吃喝用度。
李遇知忙得不可开交,白天巡查,及时解决工地上出现的新问题、新状况;晚上加班熬夜审查当日钱物支出登记簿,生怕亏了民工的吃喝,伤了百姓的心。两个冬天,李知遇都是“月光族”,也不曾睡过一个安稳觉。黄河治理完工那天,全城百姓涌集在县衙前,敬若神明一样跪谢李遇知,众人齐呼“李公堤”。
公元1612年,李遇知因政绩突出,被明光宗朱常洛召回京城,提拔为谏官。当时,锦衣卫头头、太监总管魏忠贤权势熏天,党徒把持多个要害部门,爪牙遍布朝堂内外。李遇知上疏直言魏忠贤的罪状,奏请朱常洛罢免魏忠贤的职务,清除他的同党,任用东林党人邹元标、冯从吾等清廉名士,净化朝堂,重塑朝纲,还朝野一片清朗。
李遇知动了魏忠贤的奶酪,魏忠贤岂能善罢甘休,便以邹元标曾经“抨击时弊、触犯皇威”为借口,反诬李遇知“举荐匪类,献媚东林”。朱常洛听信了魏忠贤,把李遇知革职为民。事已至此,魏忠贤依旧不肯放手,他命令心腹日夜监视李遇知的行踪,找合适的机会制造一场意外弄死李遇知。
至交好友担心李遇知的安危,多次提醒他尽快离开京城去往他处,避免遭到魏忠贤的暗算。李遇知简单地收拾了点行装,与妻子乔装改扮混迹在一个商队里成功躲过魏忠贤爪牙的视线,平安地回到洋县老家。
《汉中府志》里说,李遇知回乡后,看见一些受灾的乡亲们吃了上顿没下顿,很是心酸,他拿出部分积蓄在集镇上开设粥厂,救助无食果腹的灾民和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洪水冲毁了桥梁、道路,李遇知捐出一些银两,并带领乡亲们修桥补路。若有乡邻向他借钱治病,他来者不拒,事后也不讨要。有 善因就会有善果。魏忠贤不死心,派杀手追查到洋县,四处打听李遇知的住所,乡亲们知恩图报,没有一个人告知实情,使得李遇知躲过一劫。
公元1627年,李遇知重返仕途。这一年,熹宗朱由校病亡,朱由检(崇祯)继位。东林党见魏忠贤的靠山倒了,集体上书,请求崇祯严惩魏忠贤以慰冤魂。朱由检下旨罢黜魏忠贤所有职务,放逐凤阳。魏忠贤自知罪孽深重,不得善终,就用一根绳子了结自己。朱由检清楚李遇知的为人,很赏识他的人品,派特使火速把他召了回来,任命为左给事中,专门负责清理魏忠贤的财产。李遇知不辱使命,钱财物登记详细准确,分毫不差,朱由检提拔他为太常少卿。后来,李遇知换岗到工部,监督建造庆陵(朱常洛陵墓),因工程质量优良,经费开支少而受到朱由校的表扬,他的官职也由仓场尚书一路升迁至吏部尚书。
但是,朝廷的表彰和官位高升的荣光并没有给李遇知带来喜悦,反倒让他忧心忡忡,原因不仅在于朝廷赋税摊派过重,农民生计艰难,暴力抢劫事件与日俱增,社会秩序犹如潮水涌动;也在于官员结党营私,争权夺利,整天只顾攀比享乐,很少有人关注北方虎视大明江山的满族部落。明王朝已是千疮百孔,年过花甲的李遇知自知凭一己之力根本撑不住即将倾倒的大厦,于是,他向崇祯递交辞呈,请求告老还乡,可是,朱由检不松口。
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众攻打京城,李遇知的夫人王氏为不拖累丈夫,保全名节,先行了断。京城陷落之后,李遇知整整齐齐地穿上朝服,戴上印绶,把自己吊在皇陵旁边的红庙里。然而,随从不懂他的心思,强行解开套在他脖子上的白绫,就在他们争夺绫绳的时候,叛军冲了进来,将他们擒获。李自成的部将给李遇知许诺,只要他归顺闯王,就可以继续做官,享受荣华富贵。李遇知怒斥:“你们这帮流寇贼匪到处烧杀抢掠,祸害黎民,我岂能与你们同流合污,要杀要剐,赶快动手。”之后,李遇知不吃不喝,绝食七日,以身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