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绣出幸福新生活

——记城固架花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丁茹

2024年11月01日 汉风古韵 文章字数:1497 文章浏览数:

丁望


  城固的架花是我国民间刺绣工艺的一种,被誉为“立体的水墨画,民俗的活教材”。传统架花以白土布作底,用针将棉线挑绣在底布经纬交织的网格上,图案造型有团花、折枝花、盆花、花蝶、果卉等。
  在城固,以丁茹为代表的年轻“守艺人”不仅传承匠心而且敢于创新,还掸去岁月灰尘,让架花这一凝结着先辈智慧的传统技艺不断焕发华彩,让非遗传承和产业发展的路越走越宽,让古老技艺重现熠熠光彩。

老绣品活起来

  在儿时的记忆中,丁茹经常看到家中老人认真刺绣的身影,一幅幅活灵活现的作品让她十分惊叹。那时,只有几岁的她常常偎依在她们身边,扯线团、穿针线,偶尔也会跟着绣上几针。耳濡目染下,那“一针一线”也成了丁茹心中的一份热爱。
  20世纪50年代,架花绣品仍是城固女子的必备陪嫁。仅仅过了二十年,架花绣品在民间黯然失色,其传承陷入困境,特色针法几近失传。
  十多年前的一天,在古玩市场无意间看到老绣品的丁茹眼前一亮,她开始留意并收藏老绣品、走访架花老艺人。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丁茹先后收集了近1000件老绣品,为架花技艺传承和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给老绣品安家并活起来,丁茹先后建成城固架花藏品博览厅、多媒体非遗技艺培训传习厅、城固架花文创产品展示厅,保护城固架花藏品2000余件。同时,创建省级非遗就业工坊、市级非遗传习基地,与延安大学、西安美术学院、西安工程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成立大学生教学实践基地和传统非遗文化研究基地,常态化开展城固架花非遗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工作,对传统架花开展系统性普查研究,潜心钻研城固架花工艺精髓。

架花人多起来

  传承发展离不开年轻人的参与,需要源源不断注入新活力。丁茹目光敏锐、思路清晰。2018年,她拿出经营园林公司挣的钱,首次开展锦绣城固架花培训志愿服务项目,到城固的农家院落为留守妇女开办了10期架花培训班,由苏焕美等省市级传承人对学员进行培训,并免费提供绣线、底布等材料。因培训效果显著,每年都有不少在家照顾孩子、没有收入的妇女前来学习。她们逐步掌握了技艺,实现增收、顾家两不误。籍此培养出专业架花绣娘516名,这些人也成了传承城固架花的中坚力量。
  除了进社区进农村,架花还走进了校园。丁茹和其他传承人在城固县考院实验小学、润智九年制学校等成立城固架花社团,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在青少年心中种下“架花种子”。
  2021年开始至今,丁茹不遗余力参与承办城固架花绣品展示暨绣娘技艺大赛,为广大架花爱好者提供展示技艺、相互交流的平台,吸引更多妇女参与进来,共同传承这一传统手艺。同时不停地在民间寻找优秀的架花刺绣手工艺人,提升城固架花整体技能水平。
  为了更好地推介这一特色文化产品、打开市场,丁茹不断到北京、西安、成都等地参加各类研讨会、展销会,开发旅游产品。借助苏陕协作的契机,在江苏南通等地举办专场展览。

色彩美起来

  传统架花以黑、白、蓝为主色调,色彩不够丰富。“设计理念如何推陈出新?针法图案如何再梳理创新?绣品与现代生活如何更好融合……”这些都成为丁茹每天思考的问题。最终丁茹秉持“绣随时代”理念,坚持守正创新,在遵循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主打年轻化、生活化,大胆用色、创新图案,以新的载体呈现架花艺术,赋予传统架花更为现代的表达方式。
  不懈努力终于换来了回报。城固架花知名度逐渐提升,不少客商主动联系,订单越来越多。为了让绣娘获得稳定收入,工坊同绣娘签订了长期订单合同,以高于市场价20%的价格收购绣品。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的运作,让架花这一非遗项目“活”起来,也让勤劳的绣娘实现家门口就业,用一针一线绣出幸福新生活。
  对于城固架花,丁茹有着新的思考,要让这一传统手工技艺从历史长河中回到寻常百姓家,还要在时代浪潮中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