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岗位送到家门口

——勉县以社区工厂拓宽群众就近就业增收渠道

2024年11月05日 社会民生 文章字数:594 文章浏览数:

本报通讯员 张鸿雁 郭静


  “要照顾老人,还要照顾孩子上学,不能出远门打工,我就在离家很近的社区工厂上班了,每个月能拿到三千多元,还能照顾家庭,我很满意。”脱贫户杨小英是勉县周家山镇团结新村的村民,每天到大成电子周家山社区工厂打卡、到岗、开机,开始她新一天的工作。而这,只是勉县以社区工厂拓宽群众就近就业增收渠道、为群众撑起就业增收“致富伞”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勉县把社区工厂作为着力破解农村“三无”脱贫劳动力就业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载体,加强拓展社区工厂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好社区工厂的作用,大力挖掘本地岗位资源,为群众提供了就近就业岗位,把就业岗位送到群众家门口,拓宽群众就近就业增收渠道,让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群众顾家挣钱两不误,使农民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顾家与挣钱双赢,使社区工厂实现了就地就近用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也使政府实现了就地就近安置、稳定就业与社会发展良好局面。
  该县人社部门切实发挥社区工厂吸纳群众就近就业的作用,对无法外出就业的安置点群众,通过政策引导,落实吸纳就业奖补政策,鼓励社区工厂吸纳,增加就地就近就业岗位。同时鼓励社区工厂开发装卸、包装等技术含量低的辅助岗位,尽最大努力把有就近就业需求的安置点群众稳定在社区工厂。截至目前,全县18个社区工厂共吸纳带动本地群众就近就业925人,其中脱贫户劳动力175人,极大地促进了群众在“家门口”就地就近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