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

2024年11月05日 副刊 文章字数:1295 文章浏览数:

张露


  19岁,我拉着一个大皮箱,一个人去外地求学。在绿皮火车的咣当声中,我缩在硬座的一个小角落里,望着窗外一闪而过的田野,心里装满忐忑。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乡,去往陌生的城市,不知道等待我的将是什么?幸好,没过多久,姐姐的录取通知书也到了,竟然是同一座城市。我真是太高兴了!老天保佑,我们又可以在一起了!
  每到周末,姐姐都会跨越大半个城市来看我。晚上,我和姐姐就挤在宿舍上铺的小床上,共同读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做《飘》。我对姐姐说:“谁会不喜欢斯嘉丽呢?她的妩媚,她的坚韧,她的火一般的热情!”姐姐说,“我倒更喜欢梅兰妮,她温柔、善良、无私,这些人性的光辉照亮了她短暂的一生。”在我19岁的青春世界里,《飘》已不只是一本小说,它是一个窗口,让我惊讶地发现,在自己生活的狭小世界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世界,那个世界充满爱恨、传奇、生死。
  美好时光总是匆匆而过,转眼毕业了,我回到家乡小城。随之而来的是结婚、生子,我被世俗的柴米油盐吞没,每天睁开眼,想到的就是上班、孩子、买菜、做饭,那段焦虑迷茫的日子,像是在黑夜里行走,看不到光亮,孤独、无助,路又是那么漫长,总也走不到头儿。
  四十岁那年,因严重的腰椎病,我不得不整日躺在床上,每天早晨,当家里的喧闹归于宁静,就剩下我一人时,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好像被全世界遗忘了。日复一日,我望着窗口一角的天空发呆,不知道自己还能做点什么。这时,我想到了书籍,美国作家毛姆不是说,书籍是躲避一切苦难的避风港吗?我急不可耐,像溺水的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开始疯狂读书。书橱里落满灰尘的《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三言两拍》《边城》《瓦尔登湖》,甚至《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我都读了一遍,我又跑去图书馆借,一本本经典名著,像一座座小山被我征服,渐渐地,我的心灵又开始波涛汹涌,环绕在我周边的阴霾,不知何时消散了,阳光和欢笑又回到生活里,我又一次看到蓝天、飞鸟、窗前的绿叶、天空中飘过的白云,我的心“复活”了。我用书籍为自己营造了一间与尘嚣隔绝的小屋,可以躲进去,独自面对一个丰富有趣的世界,把烦恼和焦虑忘得干干净净。
  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又重新拿起笔,开始写作,不是为了成为什么,只是为了安顿自己。我写读书的收获和体会,写童年往事,写天边的晚霞、流云,写自己的梦想。每当夜深人静,一个人在书桌前,沉醉在深深浅浅的文字里时,我才觉得自己还活着,自己的人生还有意义。后来的日子,我和书成了最亲密的朋友,再也没有分开过,即使出差、旅行、外出学习,我都会提前在背包里放上一本书。
  读书有什么用?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说:“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读书不能给你带来财富、职位、名誉这些现实的东西,只有当你被生活和命运逼入绝境,读书的“效用”才会显现,它如一束光,引领着你走出黑暗,又如润物无声的细雨,滋润你干涸的心田,让你感觉并不孤独,让你明白,天地间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在受苦,还有那么多坚强的灵魂陪伴着你,和你站在一起。
  今后我的生活内容还会有很多变化,然而一件事情不会改变,那就是读书。一生漫长,风景和风雨都会遇到,就让书籍的车马带我一路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