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镇红色驿站

温暖“老中青”的港湾

2024年11月09日 要闻 文章字数:1214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记者 李扬


  深秋时节,宁强县大安镇已有了一丝寒意。10月30日一大早,环卫工人李萍走进红色驿站,把随身带的馅饼放进微波炉,接了杯热水捧在手里。“最近天冷,在这里喝上一杯热水,吃口热饭很方便。”她说。
  时间回到去年4月,为了盘活闲置资源,更好服务群众,大安镇将镇文化站740平方米的活动场地改造成红色驿站,开设了惠民食堂、爱心图书室、羌文化传习所展厅、《金牛道》文艺社等便民场所,成了该镇干部服务群众的“微阵地”。
  “我们社区共有12名干部,其中10名都是女同志。”该镇大安社区支部书记陈蓉蓉说,她们平均年龄不超过35岁,有想干事的热情,也有能干事的思路。社区注入年轻“血液”后,逐渐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服务民生、共建共治的新路子。
  日前,记者走进红色驿站,只见爱心图书室里窗明几净、书香味十足。大学刚毕业的何彦豪正在伏案刷题。“这里很安静,在这儿学习舒适又高效。”他笑着说,“旁边还有奶茶店,学累了还能点杯咖啡。”何彦豪说的奶茶店,是社区为了将饮品与阅读相结合衍生出的新业态。
  每到周末,大安社区副支书洛莉都要来到红色驿站二楼的舞蹈室,为20多名孩子教拉丁舞。她告诉记者:“除了社区的基础工作外,非工作日来这里义务为孩子们代课已经一年多了。没觉得苦,这也是对我们基层年轻干部的一种历练和鞭策。”
  红色驿站二楼除舞蹈室外,还有书法绘画工作室、剪纸室和匠心工坊。为丰富青少年的业余生活,大安社区还开展了剪纸、羌编、书法、绘画、阅读等主题课程活动,不定期聘请当地的专业老师作指导,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除了对孩子们关怀备至,该镇对老人们同样照顾有加。
  临近饭点,77岁的王忠全还是和往常一样,早早来到驿站惠民食堂。儿女不在身边,自从惠民食堂开设后,他几乎每天都过来吃饭。“一个人在家吃饭感觉冷冷清清,这里干净卫生,而且便宜实惠、味道又好,还能碰到不少熟人好友。”
  社区干部雷云丙兼任食堂的掌勺师傅,他每天都会专门留出一部分饭菜,由食堂师傅打包好,用电动送餐车给镇上残疾人、老人等有需求的居民送去暖心餐。“食堂不仅是提供餐饮的场所,通过用餐可以让老人走出来,我们也能了解老人的生活、健康状况。”他说,针对高龄群体“做饭难”问题,食堂根据老年人用餐时间及饮食习惯,对菜品进行营养搭配、科学配餐,现在每日前来就餐的有200多人,惠民食堂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
  除了这些,红色驿站还设有茶舍、老年民乐队工作室、老干支部活动室,让老年人在空闲时间拥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已到古稀之年的张华杰经常约上三五好友,在驿站茶舍下棋聊天。
  “驿站是社区与群众建立联系的平台。社区干部们在这里可以是卖奶茶的服务员、留守儿童的舞蹈老师、厨房里忙碌的大厨,大家都很辛苦,但没一个人喊累,这里赚到的钱也全部用以经营红色驿站的日常开销。”陈蓉蓉说。
  青少年在这里学习知识快乐成长,户外劳动者在这里喝口水歇歇脚,老年人在这里就餐休闲娱乐……大安镇“老中青”的幸福,隐匿在红色驿站每一个细微温暖的服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