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骆家坝镇:修缮一段古道 火了天麻产业
2024年11月09日 综合·广告
文章字数:1524
文章浏览数:

本报通讯员 刘春生 吴攀
11月3日,西乡县睡美人山笼罩在秋后微雨中。披着蓑衣在林下天麻地忙碌的骆家坝镇李坪村村民张继平异常兴奋,“天上下钱雨了,渴了一夏的天麻,正好喝水生长,霜降后挖出来实腾腾的。”
李坪村乌天麻1600多亩,天麻品质能与云南昭通天麻相比肩,并畅销湖北、贵州、云南等地。张继平介绍,今年保底收获6万多斤,收入至少400万元。乌天麻再次让李坪村赚麻了。
拖拉机变宝马的启示
睡美人山后是大巴关古道,通往四川省。1932年,红军路过大巴关翻越大巴山,开辟了川北红色根据地。随着峡大路等道路建设,古道也逐渐荒落。现在大巴关上的李坪村森林密布,林地松软肥沃,给全村696名村民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舞台。骆家坝镇林地28.8万亩,适合中药材种植,其中有一村因盛产中药材而命名的细辛村。镇党委出于资源禀赋考量,号召村民发展中药材,正在培育产业带头人。
张继平早年开商店、跑运输、搞养殖、贩牛羊,没赚很多钱。他心有不甘。2021年来到湖北,听说当地一名天麻商人倒腾4年天麻,拖拉机变成宝马,他心动了,想起大巴关古道旁肥沃的林地。
他花费1.7万元,从“云天麻”之乡云南昭通购买了400多斤种子,学习了技术,返回大巴关准备大搞一场。他坚信,拖拉机变宝马的故事会在自己身上重演。
道路中断的拦路虎
张继平注册成立了乾坤丰隆农业有限公司。他信心爆棚,一是政府支持,二是李坪村地理环境优越。昭通乌天麻种植海拔1600米以上,李坪村海拔1800米左右,恰是乌天麻宜生之地。雇请工人、运送物资、选择林地,眼看梦想就要照进现实,却遭当头一棒!
2022年夏天一场大雨,洪水冲毁了600多米的古道,这让运送人员、物资,甚至午饭也高度依赖这条古道的张继平叫苦不迭,天麻种植按下暂停键,怎么办?
他想到了政府,随即下山敲响了镇党委书记李涛的门,开门见山说准备种植500亩乌天麻,路被洪水冲断了,请政府修建道路。
修路非同小可,钱要用在刀刃上。李涛和他商量,“你发展乌天麻,我们支持。修路既方便你发展产业,也方便群众出行。可你现在发展产业还没有眉目,既然要求政府修路,咱们共同出资,行不?”
这话合乎情理,张继平却犹豫了。尽管作为最大受惠者,他并没有出钱修路的打算。
李涛见状,鼓励说:“你先干,干完了再商量。”
张继平箭在弦上,返村克服困难进行种植。镇党委也召开会议研究、商议、招标,一气呵成,第三天就组织施工,让他和村民监督质量。1个月后,4米宽道路建成,修路花费近10万元。
一面锦旗引来的发展热潮
张继平太满意了,一来政府雷厉风行,二来工程质量过硬。他当场向镇领导表态,乌天麻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亩。李涛听后不语,悄悄让干部上山测量,发现已经种植了800多亩,看来张继平发展产业决心很大。
李涛找到张继平,说:“搞好基础设施是我们的责任,虽然镇上很困难,修路这钱不用你出,你把产业发展好。”
张继平听后差点流下热泪,执意要送锦旗,李涛说:“为大家服务是我们的责任,送锦旗就免了。只要产业发展好,群众能增收,一切都值了。”
怎不表达感激之情呢?张继平琢磨了两宿,又请村里文化人推敲,拟定了“无微不至体察民情、尽职尽责关爱百姓”的对仗语言,制成一面锦旗,送到了镇政府。
随后,他上山发展了1000多亩乌天麻,聘请大量村民到公司务工。
张继平送锦旗的故事在李坪村传开了,许多村民从中发现商机,纷纷返村种植厚朴、乌药等。如今全村乌天麻面积1600亩。每年霜降后,大巴关山林雾气腾腾,村民们扛着锄头挎着竹篓,喜滋滋钻进密林,从松软林地里采挖天麻。
李坪天麻是高海拔天麻,天麻素高,既能食用,又能制药,不愁销路。今年乌天麻价格上涨了20%,每斤达42元,栽植乌天麻的林地成为乡亲们的绿色“钱柜”。
骆家坝镇近年扶持张继平这样的产业大户40多人,发展中药材1.2万亩,年产值7000多万元,成为陕南具有影响力的中药材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