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尽立冬始 远树浅深红

2024年11月09日 汉风古韵 文章字数:912 文章浏览数:

萧放 郑艳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同时也是孟冬的第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立冬,十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冬,终也,万物收藏也。”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万物趋向休养,以冬眠的状态为来春生机勃发做好充足的准备。
  太阳运行至黄经225度时,即为立冬,属于农历十月节令。从公历11月7日前后开始,每五日为一候,立冬共有三候:
  立冬初五日,一候水始冰。《周易·坤卦》爻辞:“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于坚也。”气温降低,水面开始凝结成冰,但寒气有限,冰面不至于坚不可摧。
  立冬又五日,二候地始冻。《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土气凝寒,未至于坼。”寒气入土,土地也开始上冻,但积蓄的热量还在,土地不至于冻如石块。
  立冬后五日,三候雉入大水为蜃。蜃,即蚌类。《左传·昭公十七年》曰:“郯子曰:丹鸟氏,司闭者也。……五雉,为五工正”,杜预注曰:“丹鸟,雉者。立秋来,立冬去,入水为蜃。五雉,雉有五种也。”天寒地冻,雉鸟蛰伏,天空中不见了鸟儿的影迹,水中的蚌类却在此时大量繁殖,所以古人以为是雉变成了蜃。
  立冬,万物收藏,以避寒冷。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却有进补的意识。《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为了适应气候季节性的变化,调整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以抵御寒冬。
  古时,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并没有如今发达的科技进行辅佐,所以经过丰收的喜悦之后,便开始筹划储备物资以度过寒冬,等待来年春回大地,进入再一轮新的忙碌。进入冬季,万物萧条,很多地方便会在立冬这天将新鲜蔬菜收藏起来,以备过冬之需。《东京梦华录》记载了汴京人在立冬时,忙着准备冬菜的情景:
  是月立冬,前五日,西御园进冬菜。京师地寒,冬月无蔬菜,上至宫禁,下及民间,一时收藏,以充一冬食用,于是车载马驮,充塞道路。
  此外,人们还会通过卜岁等习俗,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古时,人们常在立冬这天预测未来的天气,并认为立冬晴天是个好兆头:
  立冬晴即一冬晴,处处田家笑语声。
  镇日鹿场铺竹簟,黄金色样晒香粳。
  可见很多地区都以立冬晴好为愿,其中包含着人们对于来岁年景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