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县勉阳街道:“小站点”成为代表履职“大舞台”

2024年11月12日 政治 文章字数:1206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记者 崔慧芬 通讯员 鄢富朝 唐静


  一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就是一辆“民情直通车”。在勉县勉阳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各级人大代表进站履职、扎根群众、服务选民,在一次次“零距离”接触中,逐步让基层“小单元”聚起民主“大活力”,“小站点”成为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大舞台”。
  

全面布局 因需而建做实规范化


  勉阳街道人大工委紧盯“建”和“融”的文章,在全街道建成1个中心联络站、7个村(社区)联络站,42名县级以上人大代表按选区全部进驻联络站,形成了人大代表全覆盖、扎根基层、服务选民的格局。
  在布局代表联络站(点)时,勉阳街道始终以接地气、有人气为目标,把代表联络站(点)建在群众聚集处、经济民生关键处,持续推进“站点”功能融合和功效拓展。按照县人大统一安排“三图四薄五制六活动”框架,问需而建,在长鑫财务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建立企业服务咨询人大代表联络站,为辖区企业纾困解难,助力“勉县现代材料示范基地”建设;联盟社区、火花社区充分利用街区三产服务业人流量优势,把代表联络站建在临街区域,让代表联络站更有人气;马营社区利用为民服务大厅功能优势,把代表联络站建成“联络站+会客厅”模式,进一步放大代表联络站与选民“联”的功效;旧州社区、高潮社区立足辖区内企业多的特点,在临近工业循环园区设置人大代表联络点,更好为园区企业工人发声代言。
  

为民办事 一站多制运行常态化


  为确保代表联络站“门常开、人常来、事常办”,勉阳街道进一步做实代表联络站“管”和“用”的文章,以常态长效为目标,积极落实《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职责》《代表接待选民制度》《意见建议处理流程》等工作制度,各代表联络站均明确工作计划、工作制度和闭环机制。出台《人大代表联络站星级评定工作办法》《人大代表履职院坝会微讲堂实施方案》,推动代表联络站常态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履职能力进一步提升、评价体系进一步健全、规范化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
  同时,推行“一站一码”和“代表连心卡”等制度,多维度拓展代表联络站功能内涵,以“线上+线下”“站内+站外”“固定+走访”“接待日+微讲堂”等多种方式联系群众、征集意见、督政议事。今年以来,通过“一站一码”线上收集意见建议16条,通过走访调研、接待日等线下收集意见建议12条,建议意见办理率达100%。
  

向新而行 一站一品彰显特色化


  如今,勉阳街道各代表联络站运行已基本实现规范化和常态化。为进一步丰富完善代表联络站建设,勉阳街道持续向着“亮”和“新”的目标进一步深化。
  马营社区“码上会客厅”品牌、高潮社区“代表院坝会”品牌、东风社区“东风微讲堂”品牌、继光村联络站“长鑫咨询”品牌……8个联络站根据各自工作特点,积极谋划“一站一品”,创新机制、亮出特色,全力打造特色代表联络站。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集约集成、共建共享,推动‘联络站+基层立法信息采集点’‘联络站+警务联系点’‘联络站+共享法庭’等模式的作用发挥,真正做好‘代表联络站+’文章。”该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