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汉王、汉中王

2024年11月15日 汉风古韵 文章字数:809 文章浏览数:

黄利民


  “王”,在中国古代的爵位或政治等级中,其地位仅次于天子或皇帝。历史上,曾有多人因皇亲或功勋被分封为汉王或汉中王。其中与汉中有关的有以下几位:
  第一位,刘邦。公元前206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以“巴、蜀、汉中”作为封地,都南郑。后刘邦在汉中拜韩信为大将军,采纳其“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之计,北出汉中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开大汉四百多年基业。
  第二位,刘嘉。公元24年,王莽新朝灭亡,刚恢复汉朝名号的更始帝刘玄封宗室刘嘉为汉中王、扶威大将军。《后汉书》记载:“刘嘉持节就国,都于南郑,拥众数十万。”在汉中,刘嘉平定了延岑叛乱,稳定了局面。
  第三位,刘备。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争夺战取得胜利,曹操率军退回北方。同年七月,刘备上表汉献帝并接受群臣拥戴,在沔阳(今勉县旧州铺)设坛进位汉中王,“以汉中、巴、蜀、广汉、犍为为国”。后迁治成都,221年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第四位,司马迪。公元289年,晋武帝司马炎封皇孙司马迪为汉王,改汉中郡为汉国,辖南郑、沔阳、褒中、成固、蒲池、西乡六县。公元300年,由于其父淮南王司马允和赵王司马伦关系恶化兵戎相见,司马迪受牵连被杀身亡,汉国被废,恢复汉中郡。
  第五位,李瑀。李瑀是唐睿宗李旦之孙,让皇帝李宪之子,出生于陇西。据史书记载:“瑀早有材望,伟仪观。始封陇西郡公。”公元756年,李瑀被封为汉中王、梁州都督、山南西道防御使。唐朝的梁州、山南西道治所都在南郑(今汉中市区)。
  第六位,朱高煦。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次子,善骑射,有臂力。早年跟随其父发动“靖难之役”并立有战功,多次营救明成祖于危难之中。永乐二年(1404年),被封为汉王,因图谋储君之位,迟迟不肯来汉中。后因谋反被杀。
  第七位,吴三桂。吴三桂在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因镇守山海关有功被崇祯皇帝封为汉中王。1644年降清,引清军入关,被封为平西王。吴三桂被封汉中王,仅为一个封号,和汉中没有多大关系。但是,他成为平西王后,一度镇守汉中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