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道上牢固关
2024年11月22日 汉风古韵
文章字数:1325
文章浏览数:
舟子
一个冬日,我们一行5人前去探寻金牛道上的牢固关。
金牛道之名始于唐代,源于先秦蜀国石牛粪金和五丁开道的故事。唐人在今天宁强县大安镇设立了金牛县、金牛驿,正位于入蜀之口,所以就将汉中到成都的这一段道路称为金牛道。
车从汉江源景区西大门进入,沿景区上山专道蛇行爬升,这段路和老川陕公路重叠。
到牢固关西山坡一个三岔路口时,我们的车朝东进入一条荒废的公路(即老川陕公路)。路虽然有些荒,但路基基本完好,并有汽车碾压的辙印,顺荒路几乎能开到山垭关口。
快到山垭关口,右侧有一溜砖墙石棉瓦的简易棚屋挡住了去路,棚屋前只能勉强过三轮车。这是荒废公路能行驶的尽头,我们只好停车步行。
再往前走,就到了牢固关最高处——山垭口,这里有一道土墙,约一米高。土墙中间的豁口抬腿就可以迈过去,还有路人踩出的小路通向两边,说明这里时不时还有如我们探寻旧迹的人经过。
“豁然淩绝顶,群山敢争长。驻足倚雄关,悠悠结虚想。”这是清代缪荃孙所写的《牢固关》。站在牢固关山垭口环顾雄关及周围的大山,忽然浮想联翩。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它是宁强境内古金牛道上三大名关(石峡关、牢固关、五丁关)之一,是重要的关隘,因地势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想必在这里发生过许多的重大战事,山道旁、野地里也许还有散落的兵器和箭簇吧;从地理位置来说,这里是汉江和嘉陵江的分水岭,以东的水流入汉江,以西的水流入嘉陵江;从我个人的记忆说,它也是我上世纪80年代初在黄坝驿教书,时不时周末回县城的家,来去必须翻越的山垭。
翻过山垭口,我们顺着之字形公路往山下的回水河方向前行。2009年宁强过境公路按二级公路改建,从牢固关山下开凿了牢固关隧道,其后往来行人不再攀越山口,关口两边的川陕公路便渐趋荒废,路面上长满了灌木、刺藤和杂草,好在公路的形貌还基本保存,中间有一条灰黑的羊肠小道,细看还是过去公路的沥青石子路面,经过风吹雨打已老化,走在上面有些硌脚。
往事如烟,我似乎有一种走回过去光阴的感觉,想要细细品味,并尽力抓住点什么。因而我走得比较慢,见同行的几个朋友都在前面等我,我才如梦初醒,加快了前进的步伐。
走过一个小山弯,再到一个陡坡弯道处,路面完全被山坡上垮塌下来的风化山石阻塞了,我们只有踩在风化石上小心翼翼地翻越,生怕山上会有石头落下来,好在有惊无险。
走过一段弯曲的缓坡路,再下去向左拐个弯,看见公路路基左侧有一溜棚屋,路边还有好多件蜂箱。棚屋中飘出粪臭味,看样子是以养猪为主兼养蜂的养殖场。
我们走过这溜棚屋,沿老公路再绕去,便来到牢固关隧道东出口司机停车的地方。
上车离开前,我又面朝牢固关,将眼前所见的——在山野中盘旋的老川陕公路拍了一张照片,算是给牢固关老公路的寻访作个小结。
在回去的车上,同行的几个朋友都有相同的观感,宁强现今残留的老川陕公路路段已经很稀少,几乎都在西秦第一关棋盘关、牢固关、五丁关山顶和半山腰上,绝大部分和现在新改建扩宽的108国道重叠。更为遗憾的是,牢固关所在的老川陕公路上(原来的金牛古道),现今留存的历史信息和遗迹已经非常稀少,就是过去我们熟知的,竖立在山顶关口上的水泥碑牌“牢固关”,也早没了踪影。
记忆中的牢固关,道路狭窄,坡度大,弯道急,可以说是“谷深山雄,仄径盘云”,现在却似乎显得矮小、平缓,好走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