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得美酒千里香
——记谢村黄酒酿造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朱政羌
2024年11月22日 汉风古韵
文章字数:1660
文章浏览数:
王月明
陕西南部有酿造黄酒的历史传统,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洋县谢村黄酒。“夏踩曲,秋收粮,冬酿香醪,春出美酒。”当地古法手酿的黄酒无论是口感还是自然的品质都是其他黄酒工艺所不能企及的。朱政羌是谢村黄酒酿造技艺的第七代传承人,他对黄酒的酿制及黄酒文化历史、内涵有其独特的理解。
朱政羌的黄酒酿造技艺由父亲朱永明亲传身授,朱永明是谢村黄酒酿造技艺第六代传承人。他与父亲,都是陕西秦洋长生酒业有限公司的工人。
冬日酿新酒
1982年出生的朱政羌1998年至2001年就读于湖北省黄冈工业学校,学习酒业酿造技术,毕业后到洋县黄酒厂任黄酒酿酒师。父亲朱永明是黄酒厂的酿造总师傅,经常给他传授黄酒酿造的多种工艺和流程。朱政羌不仅领会各种工艺的精髓,还要问其所以然,把自己在学校学习的现代酿造技术与父亲传授的传统技艺融会贯通,取长补短,使黄酒酿造技艺更上一层楼。渐渐地,他在黄酒酿造中能独当一面,更有自己独创的拿手绝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酿造技艺。
黄酒制作分制曲和酿造两部分。黄酒制作完全依据四季天气变化,不进行人工干预,遵循自然规律。每年4月底5月初,这10多天中,大地阳气正旺,才能制作酒曲。精选细挑上等小麦粉碎,又不能全碎,一般是一粒小麦分成四五瓣的样子,加入十几种粉碎的中药材,洒上深井中汲取的水,在特制容器中用脚踩,踩好后做成四四方方的曲坯。一整个夏天,曲子自然发酵,然后晾干。十月底的时候,把曲用手揉碎。
制作酒曲的过程,大多依靠手工。酒曲是黄酒的灵魂,决定黄酒的品质。酒曲好,才能酿制好的黄酒。
十一月前后,天气渐凉,开始酿造黄酒。以优质有机糯米,煮、蒸后拌以酒曲,用传统的古法酿造发酵。炮制酒醅,是洋县黄酒酿造中最考验酿造师技艺与体力的工序,酿造时,需将选好的糯米浸泡10小时以上。泡好的米,舀入米筐,以清水反复冲洗,除去米糠杂尘,至晶莹透亮。在蒸锅内铺上麻布,将冲好的米倒在麻布之上,开火。待锅内有蒸汽时盖上锅盖,烧煮40分钟左右后,改用文火再焖10分钟。此时,酿造师会利用间隙,对使用的器具用热水进行清洗消毒,防止微生物的污染。
糯米蒸熟后盛入米缸,加入少许煮开的米汤,再将米缸转移至晾晒区域倒出。用木铲将熟糯米均匀地铺成3到5公分的厚度,晾凉到三十多度,把粉碎的药曲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和面一样把米和曲子充分混合,然后放在缸里面充分发酵。传统工艺发酵比较慢,六十天左右,酒就熟了。
传承带路人
现在的朱政羌还负责谢村黄酒非遗传习所。从2015年开始,除了每年组织工人开展四五次技术培训,提高十多名年轻人的黄酒制作技艺外,还接待游客和学生几十批次,通过黄酒酿造实物展示,制作演示,向游客解说黄酒的酿造技艺和历史渊源。举办各种非遗展示和宣传活动,向更多人介绍和推广谢村黄酒的独特魅力。
为了把黄酒制作技艺传承下去,他招收了一批批徒弟,除了本公司,还在汉中、西安等地授徒。经过长期的传授,周星辰、巩伟峰、马志春、杨巧玲、杨雪如等徒弟,作为佼佼者,在酿造黄酒中都能独当一面。
他积极整理和挖掘谢村黄酒的历史和文化资料,通过收集、整理和研究,使这一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技艺特点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开发新口感
朱政羌既继承传统,又努力创新。他不仅参与了公司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还对谢村黄酒的口感和质量进行了改进。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成功地改进了谢村黄酒的发酵工艺,使酒的口感更加醇厚,品质更加优良。多次参加国内外传统酿造技术、非遗文化保护等方面的学术交流活动,与行业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通过这些交流活动,他不仅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自己的学术水平,还为谢村黄酒酿造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他结合现代科技成果,研究出了新的酿造配方,使谢村黄酒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口味需求。
他带领团队对谢村黄酒的酿造工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整理,通过调研当代新的饮酒文化,开发出了香雪酒、花香型谢村黄酒、果味谢村黄酒等新产品。2018年10月,他取得了国家二级酿酒师证书。
凡是好酒,必有芳香。谢村黄酒的芬芳在秦巴山水间飘荡了三千年,飘到今天,必定还会飘向明天。